7月12日至13日,第十一届 “法治社会・长江论坛” 在扬州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扬州大学、中国行为法学会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60多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这一主题深入研讨,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助力构建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言献策。
扬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承堂主持论坛开幕式。扬州大学校长刘巧泉在致辞中对各位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扬州大学对法学专业与学科建设的重视,期待通过此次论坛推动社会治理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融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强调了本次论坛主题对于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社会治理法治理论的重要意义。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李文燕在致辞中提出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关理论的研究阐释,重视社会治理数字化研究等观点。
在主题报告环节,众多权威专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发言。第十三届人大宪法与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召集人张文显在线上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为题发言,指出 “法治轨道” 理论的重要性。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国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李占国、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院长金伯中、北京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教授、湖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喻立平、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张跃进、天津大学讲席教授熊文钊、扬州大学法治社会研究院院长张清教授、广东省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箫等专家也分别围绕相关主题发表了高见,赢得阵阵掌声。
本届论坛还精心设置了 “中国式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创新”“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法治化效能提升”“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制度因应”“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探索” 五大专题分论坛。在分论坛中,由资深学者主持,与会发言人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专家评议人进行专业点评,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例如,凤凰公证研究院执行院长曹英俊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探索专题分论坛发表演讲,其论文《公证 “法郎中” 参与基层治理路径新探 —— 以海南三亚凤凰公证处为例》也在众多征文中入选获奖。他结合PPT展示了凤凰公证处运用中医理念开展公证服务、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做法,受到高度评价。
会前,论坛组委会积极征集论文,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的踊跃响应,共收到论文490篇,经严格筛选后编入论文集143篇。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初审、复审、终审,最终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带头人徐汉明教授作论坛综述。他表示,本届论坛聚焦主题,围绕中国式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创新研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研究、社会治理法治化效能提升的研究、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制度因应的研究、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实践探索五个专题开展了系统性、前瞻性、建设性的学术研讨,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论坛以高质量、高规格、国际化为办会宗旨,紧贴法治社会前沿问题,汇集国内外专家智识,助推 “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建设,传播 “中国话语”,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影响深远。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推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实践融媒秦前松、通讯员朱永康/报道)
编辑:实践9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