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道虎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2025年7月12日
今天我们相聚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共同见证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隆重开幕,看到多位熟悉的老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亲临论坛,倍感亲切。“法治社会·长江论坛”创办十多年来,已发展成为紧贴法治社会前沿问题、汇聚理论与实务专家智识、传递法治中国强音、展示中国之治优势和成就的高端论坛。本次论坛聚焦“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既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部署的“群英论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此,我谨代表江苏法院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和来宾长期以来给予江苏法院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项部署“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系列重要论述,而且对司法机关担负社会治理重大责任有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中国有14亿人口,我国国情决定了不能成为诉讼大国,必须抓前端治未病,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赋予江苏“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重大任务。江苏省委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由省领导牵头开展专题调研,出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专门行动方案,强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江苏人大出台《江苏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为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江苏法院坚持“办案就是治理”,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民生司法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全面依法履职尽责,努力将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司法之力推动良法善治。近年来,江苏法院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前端、治未病,推动构建“源头预防化解、诉中实质解纷、诉后延伸治理”工作新格局。一是在诉前坚持多元共治,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省109家基层法院主动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已全部实现与县级综治中心对接,还在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和行业协会建成5685个在线“融合法庭”,借助“一根线、一张网、一块屏”,实时提供调解指导、业务培训、普法宣传等服务,与扬州大学共建江苏调解学院,联合15家省级单位深入推进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全省480个调解组织、1809个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动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两年诉前成功调解矛盾纠纷均超100万件,去年首次实现各类新收一审案件全面下降。二是在诉中强化实质解纷,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坚持“如我在诉”,强化定分止争,积极引导立案后先行调解,今年以来全省法院开展先行调解29.8万件,调解成功17万件,均居全国前列;对不能调解结案的,也力求实质解纷,防止程序空转,强化释法说理,解“法结”化“心结”。去年全省法院一审服判息诉达90.53%,二审后达98.19%。对类型化、群体性纠纷,我们推行“示范裁判+集中调处”机制,出台示范裁判工作指南,选取典型案件作出示范裁判,推动关联纠纷以非诉方式集中批量化解。在一起小区业主集体索赔逾期交房违约金案中,择取2件作出判决,促成开发商与其他1168户业主参照判决达成和解。三是在诉后落实标本兼治,促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注重发挥司法建议“啄木鸟”作用,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近三年发送司法建议3100份,促进堵塞漏洞、完善管理。去年省法院就征收补偿等重点领域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向省司法厅发出司法建议,推动当年全省新收涉资源类和城乡建设类一审行政案件分别下降28.56%、14.53%。我们还注重发挥司法裁判规范、评价、教育、引领作用,发布12批110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运用精品典型案例编写出版《漫画民法典》《漫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系列丛书,推出以江苏环资审判典型案例为素材的国内首部环保司法大剧《江河之上》,在央视5个频道、多家知名卫视和主流网络平台多轮播出,以生动案例扬正气、树新风、促善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当前,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许多新的课题,比如,司法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如何应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迅猛发展带来的数据确权、算法黑箱、虚拟货币处置、黑灰产业治理、网络空间治理难题?如何回应技术专利、商业秘密保护新需求新期待,依法规制新能源、高科技领域较普遍存在的“内卷式”竞争乱象?等等。这些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难题,迫切需要凝聚各方智慧,共同研究解决。我们真诚期待本次论坛涌现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理论成果和创新解决方案,为司法实践提供更多启迪,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贡献智慧力量。
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来源:人民法治网,编辑: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