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实践 » 正文

东方法学大讲堂丨金逸菲:引领时代的法医检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21  浏览次数:5175
核心提示:金逸菲《中华法系之精神》第五作者,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在中国古代法医学史上,有一则非常著名的案例“张举烧猪”,记载于五


金逸菲

《中华法系之精神》第五作者,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在中国古代法医学史上,有一则非常著名的案例“张举烧猪”,记载于五代末、北宋初和凝、和㠓父子所撰判例集《疑狱集》一书中:

三国时期,吴国句(gōu)章县有一妇人杀了自己的丈夫,为了毁尸灭迹,她放火烧了家宅,谎称是家里失火。夫家人觉得有隐情,于是报案。张举是句(gōu)章县县令,他命令手下搬来两头猪,一头猪杀死,一头猪不杀,一起扔进火里焚烧。张举发现,先被杀死的那头猪,嘴里没有烟灰,而被活活烧死的那头,由于被烧时还能呼吸,嘴里都是烟灰。而后,张举再接着检验尸体,发现尸体口中没有烟灰,证明丈夫是先被杀后被烧。最后,妇人果然伏罪。

张举通过尸体检验和动物实验,查清了事情真相。事实上,这样的检验案例在中国古代不在少数。

中国古代的法医检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当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取得如此非凡的法医学成就。宋代法医学家宋慈所撰《洗冤集录》的问世,更是标志着我国古代法医检验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法医学正式作为中华法系中的一门独立学问诞生了。

宋慈被誉为“法医学之父”,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他曾四度担任提点刑狱司,相当于现在的法官兼检察官。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刑狱官司打交道,为官清廉刚正、体恤民情。宋慈总结了前人的断案成就,结合自身的断案经验,著成《洗冤集录》一书。《洗冤集录》是中外法医学家公认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系统法医学著作,比欧洲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医生的报告》整整早了350余年。

《洗冤集录》虽然成书于700多年前,但从体例上来说,已经具备了现代法医学的大致轮廓与基本内容。

第一,宋慈在书中阐述了立书的初衷,由于刑狱案件直接关乎人的性命,所以法医检验不可以不慎重、不仔细;

第二,对法医检验的步骤做了详尽的规定,比如,到了案发现场,要先打听、询问、观察,检验尸体时,先不动尸体,先看表皮伤,做好记录,而后才能翻看、洗罨(yǎn),做进一步的检验;

第三,在检验技艺上,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应用到法医检验中,用皂角、糟醋等洗罨尸体,与此同时,还注意利用苍蝇嗜血等习性来找寻尸体上的伤口;

第四,在处理疑难案件时,注意区分自杀与他杀,为此,宋慈对二十多种死因及特征、区别都作了总结、说明;

第五,宋慈吸收了宋以前法医学作品中的成果,如《疑狱集》中的“张举烧猪”一案,就被收录进《洗冤集录》中,还有如判例集《折狱龟鉴》《棠阴比事》,笔记《梦溪笔谈》中的检验成果,都囊括其中,为保存我国的法医学遗产作出了杰出贡献。

然而,自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的法医学开始衰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由于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尸体解剖不仅为人伦所不允许,还为历代律令所禁止。尸体检验仅限于外表,而不能够解剖,成为了妨碍我国古代法医学继续发展的最大阻力。此外,由于检验官不是职业医师,而是行政官员,因此,一桩案件的成败得失,完全取决于官吏的好坏,这也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真正运用这些检验方法的原因。我国现代的法医学,是清末继受西方近代法医学的成果。

那么,中华法系的法医学,于今又有什么启示意义呢?

第一,中国古代法医检验中的科学成分,我们不可忽略,因为其中不少成果都是经古人长期观察和大量积累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二,中国古代法医学的发达,彰显了古人求真务实、科学断案、防止冤案、尊重生命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第三,在法医检验中访问案件关系人、目击者,询问事情的经过,依托群众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古人的宝贵经验;

第四,法医检验中“先静后动”的勘验顺序,时至今日,仍然是刑事侦查的黄金规则;

第五,法医检验中重视物证,不轻信口供的断案思想,也是达到适用律理正确之目的的重要保障。这一点不仅在当今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5条、第200条中有所体现,在世界各国的证据法中也是如此。

《东方法律大讲堂》由上海市法学会特约供稿,专题统筹:秦前松。





 
  • 下一篇:东方法学大讲堂丨周小凡:以和为贵的法律价值
  • 上一篇:东方法学大讲堂丨廖晓颖:宏篇巨制的判例研究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基层治理实践录丨汝南:法庭“庙笔”绘就湖畔“ • 数字法治|郭研:数字经济刑法保护中“数据信息
• 数字法治|李晓楠:可信数字身份的法律保障 • 数字法治|张吉豫: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理
• 数字法治|李学尧:大语言模型应用中的司法偏误 • 法学名家秦前红为优化湖北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言献
• 湖北洪湖:崔世春夫妇的乡愁与商道 • 汝南县韩庄镇:人大代表督导防溺水工作 织密暑假
• 《今古传奇》杂志影响力人物访谈|彭四平:用写作 • 乡村实践录|驻马店市卫健系统文明实践乡村行动

 
推荐图文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 | 闭幕式:开启数字法学的未来
  •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
推荐中视新媒
  • 《聚焦“第十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中国实践融媒专题上线
  • “简牍法学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大成功举办
  • 智库论坛实录|2023京沪律师论坛:国际、数字、绿色、高质量发展
  • 扎根中国本土,回应治理难题 ——徐汉明教授主编《社会治理法学概论》出版发行
  • 法学名刊:这些法学刊物,青睐学术新人
  • 冉清:为西部干旱少雨城市建设海绵体提供“格尔木经验”
  • 陕西省“百所进百企”法治护航促发展活动启动
  • 实话实说:也论担责与担当(楚剑)
  • 徐汉明教授一行赴新疆开展边疆基层社会治理调研
  • 《中国实践》主编秦前松赴“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交流
点击排行
  • 数字法治|李晓楠:可信数字身份的法律保障
  • 数字法治:马长山教授领衔主编的《数字法理学》重磅出版
  • 数字法治|李学尧:大语言模型应用中的司法偏误与认知干预
  • 中国实践智库:行政检察监督客体之规制功效的彰显
  • 数字法治|张吉豫: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理论发展
  • 法学名家秦前红为优化湖北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 湖北洪湖:崔世春夫妇的乡愁与商道
  • 汝南县韩庄镇:人大代表督导防溺水工作 织密暑假安全防护网
  • 中国实践智库:行政检察客体类型之规范建构
  • 基层治理实践录丨汝南:法庭“庙笔”绘就湖畔“枫”景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