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潮起乡村 » 正文

糜果才:文学人生果实累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15  浏览次数:12099

糜果才:文学人生果实累累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一位对文学痴迷视如生命的人,他读书无数,写作出版15部著作500多万字,大半辈子的时间行走在文学的道路上,作品既有数量又有质量,可谓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其人生是文学,文学是其人生,这个人叫糜果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他1956年7月13日,出生于山西繁峙县城。历任市新华书店视导员、繁峙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滹沱河》《平型关》杂志主编、五台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糜氏家族族长,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忻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自古雄才多磨难。糜果才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这一代人处于物质贫乏的生活环境中,加之当时家中人灾病连连,糜果才儿时的生活比同龄人更为窘迫。他在家里排行第三,从小性格比较内向。小时候常常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面对艰苦生活,他却能乐观对待,滹沱河畔割草,他写道:“腰缠麻绳手攥镰,卖草好将学费添。”月光下推磨,他写道:“双手推得日月转,头晕自谓云中仙。”在生产队放驴,他写道:“万物皆卑独我贵,骑驴自比大将军。”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他从9岁开始写诗,他写的第一首诗是《金箍棒》。13岁时,他在语文课本《秋收起义》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一首《七绝•咏扫帚》“头硕身杆直,威风伴走行。扫光尘与土,大地一时清”。差点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幸运的是,“现行反革命”的帽子,他不但没被戴上,他的《咏扫帚》反而被师生们在校园内到处传诵。

读书是人生进步的阶梯。笔者专访他时,见其9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最显眼的就是书籍。读书,是他的人生嗜好。未上小学,他就开始读《西游记》了。他坐着读,站着读,躺着也读,读书伴随着他的人生旅程。知情的人,有人说他读过1万册书,有人说他读过的书不止1万册,问他,他却笑而不答。2023年,他被山西省委宣传部评为“山西省最美读书人”。

性格决定人的命运。他性格直率,语言幽默。他是这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读过书,是偷学;当过兵,是民兵;务过农,是放驴;做过工,是拉车;经过商,是卖书;作过官,是跑腿。”他的《七绝•自画像》是这样写的:“布衣两件车双辘,淡饭一缸酒一壶。清寡人生无几嗜,写书除却是读书。”

天生我才为文学。他写过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传记文学等大量的文学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等全国各大报刊上。他出版过《人生散记》等15部著作。他的长篇纪实文学《烽烟平型关》,2015年1月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后,同年8月,人民出版社又出版单行本。同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奠,《烽烟平型关》被摆上天安门城楼。被专家学者誉为“抗战作品精品力作”的《烽烟平型关》,全票获得“赵树理文学奖”。山西省赵树理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对作品的评语是:“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烽烟平型关》以这次战役为背景,全景式再现了国共两党团结合作,中华将士喋血牺牲,直到夺取胜利的悲壮史实。作品资料运用真实,敢于纠正偏见,人物刻画丰满,文本功力厚重,具有弘扬民族精神的全新意义。”2018年8月,他的长篇小说《黄金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又被翻译成英文《Golden Dream》介绍到国外。他的人物传记《王之涣传》,2022年8月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台湾崧烨文化公司又于2025年3月以繁体字出版,向全球发行。目前,《王之涣传》正在美国唐人街、英国唐人街热销。他的许多散文,还被选入多种散文选本与初、高中教辅教材。

文学功底深厚,书法同样扎实。糜果才写作之余,他最好的休息,就是写写毛笔字。从小时候写仿,到现在写字,中间从未间断。他的书法灵秀而不失古拙,作品被美国、英国、台湾、香港等海内外爱好者广泛收藏。

就在不久之前,英国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莎士比亚故居纪念馆分别收藏了他的《黄金梦》《烽烟平型关》《王之涣传》《人生散记》《中华糜氏家史》等著作,馆负责人与他分别举行收藏仪式。他为对方分别题写了“册府书林,知识宝藏”、“艺术巅峰,灵魂灯塔”2尺斗方书法作品相赠。

糜果才是个真正的文学家,他行走于市井之间,而神游于八极之外。然而文学家终其一生,都在与语言的局限搏斗。最深邃的情感,最精微的体验,往往落在言语之外。糜果才苦心孤诣,锻字炼句,60多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以有限的文字捕捉无限的意义。恰如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是文学家的悲壮与崇高。

文学家与时代总有微妙张力。果才身处时代洪流,个人命运与时代剧变相撞,根深方可叶茂,耕耘才有果实。他从小立志要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日积月累,终于迸发出炫目的精神火花。墨痕终会淡去,纸张终会腐朽,但他以心血浇灌的文字,却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激起不绝的涟漪。众多专家、学者、著名人士,对糜果才是这样评价的: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获得者、著名作家孙犁将糜果才的散文喻为“葡萄美酒”,将其喻为“酿酒人”。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梁晓声评价糜果才的散文:“非常质朴,又短,但情感都浓浓的。每篇都如一小盅酒。虽然我不喝酒,本想用一小盏茶比喻的。但觉得个中怀愫分明是比茶浓的”。

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陈鹏鸣说:“糜果才的文笔优美,生动感人,枯燥的历史在作者的笔下复活。”

人民出版社历史与文化编辑部主任杨美艳评论糜果才的《烽烟平型关》:“是对一些谬论的有力反击,对驳斥流言、误导,是一个很重要的鲜活的教材。”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评论糜果才《烽烟平型关》:“给生活留迹,为文学存史。”

湖南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章罗生评论其长篇小说《黄金梦》:“吸收《红楼梦》等民族传统艺术精华,既真实、形象地反映了较广阔的社会现实,又较深刻、有力地批判了人性弱点与世俗文化,从而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等方面,为长篇小说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有益启示。”

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著名作家韩石山说:“读果才的散文,我感知的是果才文字的功力,读果才的报告文学,除了仍能感知他文字的功力外,我还感知到了果才品格的优异”。

诗人张新民说:“果才兄是散文家,行文流畅舒美,情真意切。写景,如入其境;描人,能得其神。偶见有些地方风物、风味小吃,也自出机杼,慧眼独具,写出一个水灵灵的‘清新’,让人吟味再三,愧叹弗如”。

“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忻州市文联主席王改瑛说:“糜果才是我们忻州作家队伍中极富责任感、有担当、有能力的高产作家。长期以来,他生活在地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带的忻州,浸润于这方山水多元、厚重、大气、包容的地域文化氛围中,撷取其中的神采与灵感,创作出15部作品。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涉略报告文学、散文、纪实文学、长篇小说等多样,可谓’十八般兵器,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是忻州不可多得的优质高产作家”。

文学家留给世界的,不仅是白纸黑字,更似一幅人类精神的地图。拜读果才的作品,引导着我们在存在的迷宫中寻找出口。同为山西省作协会员,果才的文学成就为笔者所景仰。就文学创作中的困惑,我向果才请教,他以一幅书法相赠,解开了我的心结:“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

 

 
  • 下一篇:暂无
  • 上一篇:汝州市人民医院十周年寄语:聚势深耕 同心筑梦 共赴新程!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管涔仙草宁武毛健茶 • 龚雷:让山西神池胡麻油吃“香”
• 山西汾阳:“林下套种”破解“林下闲置”难题 • 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五寨: 玉米产业强势 乡村振兴
• 写在山西省神池县实验小学创办四十一年之际 • 取经路上后人来 2025《西游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
• 内蒙古:农家“小庭院”变身“致富园” • 心念赋(作者:赵志刚)
• 叶县:“解锁”乡村游“N”种玩法 • 油菜秋播忙 绘就好“丰”景 ——洪湖市峰口镇秋

 
推荐图文
南都社论:助力脱贫攻坚,土地政策需要更多创新
  • 南都社论:助力脱贫攻
忻州静乐县:50个造林合作社成为生态脱贫主力
  • 忻州静乐县:50个造林
院长带队 上蔡县人民医院医疗扶贫受村民欢迎
  • 院长带队 上蔡县人民医
推荐中视新媒
  • 洪湖市扶贫办挂职干部郭伟琴:“三个前字”大干扶贫
  • 殚精竭虑干扶贫——记洪湖市扶贫办挂职副主任倪智超
  • 贵州首个“摘帽县”:提升乡村精神内核
  • 河南夏邑:小身体大能量!三尺残疾男儿的“逆袭”脱贫路
  • 省长来了:甘肃16亿扶贫路维修不单是懒政怠政问题
  • 乡村脱贫攻略:陕西省城扶贫干部刘世强爱上陕北延安的山沟沟
  • 乡村脱贫攻略:全国“扶贫日”,武汉开发区各单位纷纷献爱心
  • 央视网:精准扶贫书写中国样本
  • 当着省委书记的面 5名县委书记登台检讨扶贫工作
  • 秦皇岛:抚宁果农急盼援手
点击排行
  • 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五寨: 玉米产业强势 乡村振兴落地
  • 龚雷:让山西神池胡麻油吃“香”
  • 山西汾阳:“林下套种”破解“林下闲置”难题
  • 管涔仙草宁武毛健茶
  • 糜果才:文学人生果实累累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