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在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市区消防力量的整体布局,在辖区建设赤峰市首个“重点商圈”消防站步行街小型消防站,结合辖区2个主力站、2个政府专职站和13个街道消防安全服务中心力量,大力开展防火巡查、灭火救援、宣传培训、安全宣讲、便民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五站一体”工作平台作用,以实际行动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的辖区环境。
以“防火巡查”为基础 排查整治火灾隐患
红山区消防救援大队重点聚焦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专项整治、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畅通“生命通道”四个全链条整治行动,全面推行“逐户摸排、分类函告、逐街培训、集中建档、分级督导”5步闭环工作法,步行街小型站专职消防队员依托自主研发的手机APP软件“基层消防治理数字平台”,对步行街周围商场、老旧小区、出租屋、沿街门店、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排查,小型站工作人员对隐患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电子台账,要求做到现场整改,对不限期整改和隐患突出的问题进行汇总上报,由包联镇街的监督员跟进处理,并及时函告有关部门,形成“问题发现—交办整改—跟踪闭环”的全流程管理,高效推动多部门闭环联合整治。小型站和镇街巡查人员防火巡查累计7297家,发现隐患数2770处,向大队移交隐患数1567处。
以“灭火救援”为核心 提效初战控火力量
红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制定“一点多调、全面增援”快速响应机制,定期对小型站队员进行集中组训,组织小型消防站队员开展灭火救援业务培训及联合实战演练,充分发挥小型站情况熟、距离近、反应快的优势,有效做到火灾灭早灭小。小型站还与周边社区的微型消防站建立了联动机制,形成“消防站”+“微型站”的及时控火综合救援模式。在赤峰购物城、承天商厦等灭火实战演练中,小型站作为首先到场力量开展灾情侦察,联合微型消防站人员组织人员疏散,同时做好外围警戒,实现资源互补,提高整体救援效率。自小型站运行以来,红山区小型站、微型消防站在消防救援力量到场前成功处置3起警情,参与处置火灾警情67起,占比36.4%,开展灭火救援业务培训8次,联合实战演练5次,步行街商业圈最长救援距离减少了3.2公里。
以“防消联勤”为突破 强化灭火救援的力度
红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因地制宜推行“防消联勤”工作模式,把小型消防站定位为消防工作“前哨站”,依据防消联勤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聚焦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等重点区域,针对辖区内大型商业综合体发现的消防通道被部分商户占用、安全出口指示牌损坏、应急照明灯损坏等消防隐患要求立即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消防安全教育,有效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此外,小型站消防指战员开展“以车探路”畅通“生命通道”整治工作,采取消防车实地丈量的方式,对广场各摊位中间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车道上是否违规停放车辆、设置故障、堆放杂物等影响消防车辆通行,标志、标线、标识设置是否合理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测试。小型站累计开展检查10次,出动人员5人,排查出火灾隐患12处,已完成整改12处。
以“消防宣传”为抓手 扩宽消防科普覆盖
红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步行街小型消防站设置消防宣传互动体验设施、消防宣传展板等,定期开展消防宣传科普活动,将消防知识融入群众、带到群众身边,让广大市民零距离学习消防、了解消防、参与消防。专职消防队员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消防知识讲座、现场演示等方式,向广大市民普及火灾预防、初期火灾扑救、火场逃生等基本知识。小型站定期组织辖区企业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围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针对火灾隐患自查自纠、火灾的预防、逃生自救、不同类型火灾扑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运行以来,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知识宣传教育培训15次。
以“爱心驿站”为窗口 便民服务温暖人心
红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步行街小型消防站建设在核心商圈中、居民小区旁,是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应急救援力量。小型消防站始终秉持开放式、便民式服务理念设立了“消防爱心驿站”,配备了热水、充电宝、药品、纸巾等便民物品,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间断一站式”的多元消防科普及便民服务。在执勤备战中,小型站人员及时处理老人迷路、儿童走失等社会救助服务,让有需要的群众从点滴细节中感受“蓝焰”带来的温暖,切实让“人民消防为人民”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源【赤峰消防】
编辑: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