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实践 » 正文

伟博律所成功举办企业商誉保护法律实务沙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01  浏览次数:3086

当新媒体与AI技术深度融合,“虚假评论刷屏、AI谣言扩散、竞品恶意抹黑”正成为企业商誉的新威胁,传统保护手段渐显乏力;而律师行业也亟待从“事后补救”转向“全链条防控”。

在此背景下,2025年9月26日,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联合伟博法治研究院在伟博北京总部阳光金融大厦41层,成功举办“企业商誉保护与法律实务沙龙”,并重磅发布“伟博律所企业商誉保护法律服务产品”。本次活动得到《人民法治》杂志社提供的媒体支持。

本次沙龙邀请到法学界、媒体界、企业界及法律实务领域的数十位嘉宾,带来多维度、高价值的深度分享,跨领域权威齐聚,共话企业商誉保护新策略、新路径,为企业商誉筑牢“法治屏障”。

本次活动由伟博律所合伙人钟筱云律师主持,她以“AI技术下企业商誉的‘脆弱性’”为引,快速聚焦活动主题,拉开交流序幕。

2025_1001_49a14cbfj00t3gjje0019d000m800esm.jpg

伟博律所创始人、主任李伟民率先致欢迎辞,向到场嘉宾致以热烈欢迎。他指出,这次活动所聚焦的“企业商誉保护”,是一个紧跟时代前沿、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话题。随着AI技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企业的商誉变得愈发“脆弱”——可能一个差评、一句不当言论、一则不实新闻,就会让企业的命运发生转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为企业商誉筑起“防护墙”,既是市场的迫切需求,也是法律人必须回应的课题。他表示,面对企业的痛点,伟博律所多年来深耕商誉保护领域,积累了一套经实践验证的成熟经验。这次发布的“企业商誉保护法律服务产品”,正是对这些实践经验的系统化、产品化,希望能为更多企业提供可落地的保护方案。希望这次沙龙能为大家带来启发,也期待未来能与各位继续携手,为企业商誉保护贡献更多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伟博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兼秘书长王锴在致辞中,直指传统商誉保护体系的“技术短板”。他表示,传统企业商誉保护体系,正遭遇技术浪潮的强烈冲击。过去,侵权主体相对明确、痕迹可追溯、影响范围可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就能较好应对;但现在,AI生成的虚假信息难以溯源、网络平台的话题引导力越来越强,传统法律手段已显得“捉襟见肘”。他以近期“罗永浩与西贝舆情风波”为例,强调新媒体环境下商誉风险的“突发性”与“放大性”。针对这一困境,王锴教授高度认可伟博提出的“技术+法律双轮驱动、企业与律师双向奔赴”思路:一方面需善用侵权追溯、智能取证等新技术,让维权更精准高效;另一方面要跳出“事后救火”思维,将商誉保护嵌入企业运营全流程,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控”——这既是法律服务转型的方向,也是企业守护商誉的关键。

在主题发言环节,各位嘉宾结合自身领域经验,为商誉保护提供“立体化”参考:

法制日报社全面依法治国智库负责人、法治网总裁助理兼法治网研究院院长杨幸芳从媒体与法治研究视角指出,商誉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在数字时代面临的保护场景已与传统时期截然不同。过去,企业应对商誉风险多围绕“自身侵权”展开,比如知识产权违规、不正当竞争、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引发的危机;但现在,数字技术加速了信息传播,一句不实言论、一条恶意评论,都可能让企业商誉一落千丈、市值大幅缩水。这种变化意味着,我们不能再依赖传统的“法律攻防”,而需要构筑更立体、更牢固的“法治护城河”。尽管数字时代的商誉保护面临复杂挑战,但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技术手段的升级、媒体与企业的协同,我们完全有能力构建更健康的商誉保护生态。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琦聚焦食品行业恶意差评侵害企业商誉的法律问题,指出企业商誉在法律层面体现为法人名誉权,并结合法学理论阐释了食品行业企业商誉的内涵。进而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具体分析了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承担方式。最后,强调了在通过法律途径保护企业商誉的同时,需要兼顾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保障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中华志愿者协会法律服务委员会执行主任李奎从公益法律服务角度阐述企业商誉保护的多元路径。他表示,在媒体工作多年期间,见证过不少企业因商誉受损陷入经营困境的案例:有的因不实信息传播导致品牌口碑断崖式下滑,有的因侵权纠纷消耗大量精力与成本,最终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发展,更可能波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稳定。从社会层面来看,良好的企业商誉能增强市场信任、优化营商环境,甚至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发展。守护企业商誉,不仅是企业的事,更是法律人、媒体人、公益人共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我们可联合搭建企业商誉保护公益平台:一方面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商誉保护知识培训,讲解商誉侵权的常见类型、防范要点以及维权路径,从源头建立风险意识;另一方面为部分陷入商誉纠纷但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援助,帮助其低成本维护合法权益。

《南方都市报》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李玲以媒体人视角解读“舆情应对误区”与“舆论新特征”。她从“企业舆情应对误区”“当下舆论环境新变化”“网络黑嘴乱象与企业应对”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数字时代企业商誉保护的挑战与应对思路。她重点对企业舆情应对的常见误区进行了分析:不少企业对商誉保护和危机公关的重视程度、专业度仍有欠缺,很容易在舆情爆发时“踩坑”。不少案例都说明:企业高层必须重视舆情应对,第一时间发声很重要,但“怎么说”更关键。若忽视舆情或回应失当,不仅无法平息争议,还可能让小问题演变为重创品牌形象的“大危机”。她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企业“自上而下重视”与“外部专业支持”相结合。期待伟博律所发布的企业商誉保护法律服务产品,能为企业应对这类难题提供更高效、更落地的解决方案。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当属伟博律所企业商誉保护部部长程旭辉现场发布的“伟博企业商誉保护法律服务产品”。程旭辉部长对该产品进行了详细介绍:产品围绕“风险筛查—监测预警—维权追责—合规培训”四大模块,整合伟博在企业商誉保护、反不正当竞争、舆情应对等领域的丰富实务经验,例如通过AI监测工具实时捕捉网络负面信息、联动平台快速下架侵权内容、提供定制化合规培训课程等,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商誉保护方案,彻底告别“被动维权”的困境。

圆桌讨论(一)现场(嘉宾从左依次为:李伟民主任、王锴教授、李奎主任、李优优律师)

圆桌讨论(二)现场(嘉宾从左依次为:王琦老师、李俊茹律师、程旭辉部长、廖宏浩律师)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还围绕“企业商誉保护的社会意义和现实需求”“AI生成内容侵权认定”“网络水军诋毁的法律追责”“企业商誉危机公关与法律维权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最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伟博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兼秘书长王锴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本次沙龙不仅汇聚了多领域智慧,更推出了针对性的法律产品,为AI时代企业商誉保护提供了“清晰路径”。期待未来各界继续联动,让‘技术+法律’的保护模式惠及更多企业,共同守护健康的商业生态。

至此,本次“企业商誉保护与法律实务沙龙”圆满落幕。未来,伟博律所将持续深耕和推出企业商誉保护系列服务产品,以专业法律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法治商业环境建设贡献“伟博力量”。

编辑:秦正

 
  • 下一篇:中国民风地理实录丨风潮杭州:用最江南的方式,书写最传奇的中国
  • 上一篇:智库论坛实录丨上海市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徐汉明丨回答“四问”:社会治理法学何以成为一 • 徐汉明教授出席“中国式现代化前沿论坛并发表主
• 鹏飞实践录丨破局氢能商业化:山西鹏飞集团如何 • 中实智库名家榜|龙马踏新途:马长山与中国数字
• 中实智库名刊摘要|《东方法学》2025年第5期 • 中实智库名家榜丨徐汉明:从高级检察官到社会治
• 中国民风地理实录:沔阳仙桃 • 中国民风地理实录丨风潮杭州:用最江南的方式,
• 智库论坛实录丨上海市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2025 • 三亚市人大智库到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交流智库建

 
推荐图文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 | 闭幕式:开启数字法学的未来
  •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
推荐中视新媒
  • 《聚焦“第十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中国实践融媒专题上线
  • “简牍法学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大成功举办
  • 智库论坛实录|2023京沪律师论坛:国际、数字、绿色、高质量发展
  • 扎根中国本土,回应治理难题 ——徐汉明教授主编《社会治理法学概论》出版发行
  • 法学名刊:这些法学刊物,青睐学术新人
  • 冉清:为西部干旱少雨城市建设海绵体提供“格尔木经验”
  • 陕西省“百所进百企”法治护航促发展活动启动
  • 实话实说:也论担责与担当(楚剑)
  • 徐汉明教授一行赴新疆开展边疆基层社会治理调研
  • 《中国实践》主编秦前松赴“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交流
点击排行
  • 中实智库名家榜|龙马踏新途:马长山与中国数字法学的崛起
  • 徐汉明丨回答“四问”:社会治理法学何以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
  • 鹏飞实践录丨破局氢能商业化:山西鹏飞集团如何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
  • 2025东方法治论坛举行,共商法治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 中实智库名刊摘要|《法学前沿》集刊2025年第2卷
  • 中实智库名家榜|刘中民:点煤成金,一位战略科学家的绿色能源革命
  • 徐汉明教授出席“中国式现代化前沿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 中实智库名刊摘要:《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5年第5期
  • “善治和义”成果发布暨社会治理法学学术论坛在京举办
  • 智库论坛实录丨破局重构跃迁:第四届京沪律师论坛成功举办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