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实践 » 正文

基层治理实践录丨北京华润九里: “万象补给站”筑起城市清凉绿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9  浏览次数:4615

7月28日,华润万象生活物业北京公司 “万象补给站” 揭牌仪式在北京公元九里圆满举行。随着红绸缓缓落下,这个秉承“万象守护 爱遇温暖”理念的暖心公益驿站正式启用。

物业北京公司南部片区负责人陈灵、北京市大兴区高米店街道代表姜岳、香乐园居委会代表李凤蕊、业主代表吕建清、吴宝玲、谢文艺、陈孚鉅及户外工作者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作为万象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倡导落地的12个“万象补给站”的标杆站点之一,北京公元九里整合社区闲置空间资源,通过“物业搭台+社区赋能+业主参与”的模式,为业主与户外工作者搭建起集休憩、饮水、充电、应急药品供给及友善互动于一体的温暖港湾。

万象补给站不仅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更成为物业企业践行ESG理念的鲜活注脚。通过凝聚社区共识、激活多方参与,在服务民生需求的同时,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互助共生的社区生态,也让ESG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价值,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社区温暖,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的政策导向同频共振。

夏日“避暑胜地”

让民生服务落地有声

“在这里吹了风扇、喝完冰水以后,

立马感觉没那么热了!”

7月28日中午

快递小哥来到万象补给站纳凉喝水

并为他的手机充电

有时他送货时会不小心被物品划伤了手指

便民药箱里的碘伏和创可贴

能够及时为他清理和包扎伤口

万象补给站设有休息区、便民区、读书区、儿童区及互动区,充电、饮水、休憩等需求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每一处细节也都凝结着多方暖意。

休息区配备座椅、风扇与饮水机,冰箱里常备瓶装水和冰棍,供奔波者随时歇脚;便民柜上,应季应急药品、创可贴整齐排列,充电宝、针线盒可供共享;读书区的绘本读物,为等待时光增添惬意...这些物资都来自物业的统筹筹备、业主的自发捐赠与社区的积极支持。互动区的留言板上,暖心话语与真诚建议不断更新,让这份由共建汇聚的温暖,在日常使用中持续传递。

共建共治共享

构建基层治理新范式

“补给站看似小事

却是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

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最需要的人”

依托 “物业搭台、社区赋能、业主参与”

的联动机制

万象补给站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下的

“共建共治共享” 理念

物业负责场地改造与日常管理

社区提供政策支持

业主通过 “万象捐赠计划”

送来冰箱、饮用水等物资

形成多方协同的公益生态

热心业主们的善意尤为动人。入夏后,业主代表花哥看到秩序人员烈日执勤,转身就联动张慧、吴宝玲、王维、应项翠、于景岚、胡阿姨等爱心业主,自费购买冰柜,并连同成箱的饮用水、大西瓜一起送到补给站:“兄弟们分着用,天热,歇脚时能凉快凉快。”

爱心业主们总爱在业主群里分享这些小事,末了加一句:“公元九里是咱共同的家,你捐本书,我送瓶水,点点滴滴凑起来,咱家就能更像样。” 他们常说,自己做的都是 “不值一提的小事”,却打心底里盼着更多人加入。当个体的微光渐渐连成了片,就能让 “共建美好社区” 从一句话,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日常。

服务业主零距离

打造社区便民延伸点

“以前出门办事需要叫滴滴

在小区门口站着等 热得挺难受

现在在补给站里坐着等,舒服又自在”

如今这个补给站的设立

不仅是户外工作者的港湾

更是业主身边的 “便民驿站”

等待网约车时 无需再忍受风吹日晒

走进补给站稍作休憩 喝口水 吹吹风

带孩子的业主若有临时事务需要处理

能放心让孩子在书籍区翻阅绘本

邻里间约好交换物品

朋友来访在小区门口碰面时

补给站也提供了储物柜与舒适的会面空间

物业更联动社区,在补给站开辟出一个儿童区。地面贴卡通贴纸,社区捐赠的绘本摆满柜子。这里是不仅业主带娃的临时 “休息角”,更是特殊情况下的 “安全港湾”:孩子走失时,可在此等候寻亲;突发天气或家长有急事先,孩子能在此安心待着。

在万象补给站的互动区留言板上

温暖从未缺席

业主写下的 “感谢你们的付出“等话语刚贴上不久

就有户外工作者回赠

“感谢万象补给站”“物业很暖心”

这些一来一往的文字像一场无声的对话

让素未谋面的人们因补给站产生联结

也让补给站从服务空间变成了

传递善意、凝聚情感的精神纽带

从传统 “小区管理者” 到 “社会服务者”

万象补给站不仅为业主与户外工作者遮风挡雨

更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温度

华润万象生活物业北京公司

以万象补给站为载体 延伸服务触角

践行 “人民城市为人民” 的理念

未来 将继续以点滴善举汇聚成民生幸福的洪流

让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人

都能感受到时代的暖意与社会的关怀

《基层治理实践录》(原专题名:基层治理中国行)是由中国报道中国实践频道与中国周刊融媒、中国法治社会•长江论坛组委会联合发起的专题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探索,挖掘和梳理基层治理的成功案例,促进基层治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与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实现“平安中国”的目标贡献新力量。专题总策划:秦前松。


 
  • 下一篇:人生能有几个十六年
  • 上一篇:第二十一届 | 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第二十一届 | 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 • 西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宪法学基本
• WAIC2025人工智能法治论坛圆满收官 • 武大89届毕业生徐耀先研究的人造肾类器官登上牛
• 中国之治|论中国式政治协商制度之价值、内涵与 • 数字法治|刘权:互联网平台处罚权的法律规制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丨李文燕致辞实录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丨侯振发致辞实录
• 学术华政|《数字法理学》:数字法学的底层逻辑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聚焦法治轨道上的

 
推荐图文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 | 闭幕式:开启数字法学的未来
  •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
推荐中视新媒
  • 《聚焦“第十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中国实践融媒专题上线
  • “简牍法学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大成功举办
  • 智库论坛实录|2023京沪律师论坛:国际、数字、绿色、高质量发展
  • 扎根中国本土,回应治理难题 ——徐汉明教授主编《社会治理法学概论》出版发行
  • 法学名刊:这些法学刊物,青睐学术新人
  • 冉清:为西部干旱少雨城市建设海绵体提供“格尔木经验”
  • 陕西省“百所进百企”法治护航促发展活动启动
  • 实话实说:也论担责与担当(楚剑)
  • 徐汉明教授一行赴新疆开展边疆基层社会治理调研
  • 《中国实践》主编秦前松赴“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交流
点击排行
  • 数字法治|李晓楠:可信数字身份的法律保障
  • 数字法治|李学尧:大语言模型应用中的司法偏误与认知干预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聚焦法治轨道上的社会治理现代化
  • 第二十一届 | 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丨李文燕致辞实录
  • 数字法治|张吉豫: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理论发展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明日在扬州开幕
  • 基层治理实践录丨汝南:法庭“庙笔”绘就湖畔“枫”景
  • 数字法治|郭研:数字经济刑法保护中“数据信息”概念之提倡
  • 第十一届 “法治社会・长江论坛” 在扬州成功举办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