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实践 » 正文

徐汉明教授应邀出席第二届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建设论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6-05  浏览次数:13724

近日,“第二届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建设论坛”在湘潭大学法学学部隆重召开,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带头人徐汉明教授应邀出席。本次论坛以“推进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主办,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湖南省法学会网络法治研究会共同承办。《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商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等20多家法学期刊为论坛支持单位。徐汉明教授在第一分论坛作《构建网络社会治理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几个问题》的主旨演讲。他结合新时代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实践,探讨如何立足中国实际、从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与法治中国建设系列论述引领,紧紧围绕网络治理法治的恢弘实践提炼为国际社会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促进中国式网络社会治理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人类数字文明时代法治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ac55540c1dc04dc9ae4d5cd65d767ff3~tplv-obj.png

徐汉明教授认为,中国式网络社会治理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是由基本命题、核心范畴、概念体系所构成的关于网络社会治理法治现象、发展规律的学理规范之总和,其内在地包含并体现新时代“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所凝练的原理、哲理、公理、观点、学说、论述,等等。构建这一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当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紧紧围绕人类社会步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向着数字文明时代跨越转型对当代中国领跑人类数字文明新机遇新挑战,遵循网络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发展规律,以构建网络社会治理自主知识体系回答和诠释数字文明时代对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人才强国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纪之问。他提出,这一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在于透视当代中国在适应人类社会由传统工业向信息社会进而向数字文明时代转型跨越的历史阶段上如何主动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要求,从科技现代化发展道路上长期处于跟跑、史无前例地并跑并开始在某些领域领跑的艰难困苦、曲折发展、勇于创新实践中提炼中国式网络社会治理法治的标识性概念,形成逻辑严密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其着力点在于对党领导亿万人民开探、开辟、开拓、开创中国式网络治理法治现代化的历史成就与新鲜经验创新性总结,提炼出包括“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依法治网、办网、上网”“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等十三个基本命题;包括“网络空间主权安全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等36组核心范畴及其概念群体系。

dae8db506b5a401f865700dbe26d1e78~tplv-obj.png

针对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徐汉明教授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厘清“信息和网络法学”“网络社会治理法学”“数字法学”各自独特研究对象、学科分野、知识体系凝练和型构,明确网络社会治理法学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定位。二是,回应向着数字文明时代跨越对信息和网络法学、网络社会治理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价值之问”“时代之问”“全球之问”,尤其是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网络社会治理法治模式的演进历程,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网络空间治理特点、具有网络法治时代特征的新型治理范式及其中国经验。三是,探索这一新兴交叉法学学科的发展路径,需直面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用的空间具象化而型塑虚拟社会、并与之实体社会相对应相融合,其法律规范调整的对象仅仅对自然人而言使之在法律上呈现出自然人权益、社会人权益、经济人权益、政治人权益、网络人权益、国别人虚拟权益“六位一体”之法律资格的确认、保护、评价、救济,等等。由此对网络社会治理法律关系之类型的颠覆性重塑,对传统法律关系适调并型构网络社会治理法律关系为基础的法治治理样态,以此为前提构建信息网络法学、网络社会治理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使之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培养兼具数字素养与法治能力的卓越法治人才,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徐汉明教授建言,这需法学界法律界实务界同仁共同一致地探讨、研究和回答。

f8934a3bb30140f5b83a01c09de167d5~tplv-obj.png

据悉,“第二届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建设论坛”吸引了法学界、法律界、科技界及实务部门代表参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近30所高校,部分法学核心期刊编辑部、中国法治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及湖南省有关单位、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等单位的实务专家近百人共同为推动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发表真知灼见的建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学术智慧。(中实智库)

编辑:楚予

 
  • 下一篇:中国实践智库|徐汉明:行政检察客体类型解构及规制功效初探
  • 上一篇:初心汝医:事关人才培养!汝州这家医院有大动作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基层治理实践录丨北京华润九里: “万象补给站” • 第二十一届 | 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
• 西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宪法学基本 • WAIC2025人工智能法治论坛圆满收官
• 武大89届毕业生徐耀先研究的人造肾类器官登上牛 • 中国之治|论中国式政治协商制度之价值、内涵与
• 数字法治|刘权:互联网平台处罚权的法律规制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丨李文燕致辞实录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丨侯振发致辞实录 • 学术华政|《数字法理学》:数字法学的底层逻辑

 
推荐图文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 | 闭幕式:开启数字法学的未来
  •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
推荐中视新媒
  • 《聚焦“第十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中国实践融媒专题上线
  • “简牍法学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大成功举办
  • 智库论坛实录|2023京沪律师论坛:国际、数字、绿色、高质量发展
  • 扎根中国本土,回应治理难题 ——徐汉明教授主编《社会治理法学概论》出版发行
  • 法学名刊:这些法学刊物,青睐学术新人
  • 冉清:为西部干旱少雨城市建设海绵体提供“格尔木经验”
  • 陕西省“百所进百企”法治护航促发展活动启动
  • 实话实说:也论担责与担当(楚剑)
  • 徐汉明教授一行赴新疆开展边疆基层社会治理调研
  • 《中国实践》主编秦前松赴“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交流
点击排行
  • 数字法治|李晓楠:可信数字身份的法律保障
  • 数字法治|李学尧:大语言模型应用中的司法偏误与认知干预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聚焦法治轨道上的社会治理现代化
  • 第二十一届 | 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丨李文燕致辞实录
  • 数字法治|张吉豫: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理论发展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明日在扬州开幕
  • 基层治理实践录丨汝南:法庭“庙笔”绘就湖畔“枫”景
  • 数字法治|郭研:数字经济刑法保护中“数据信息”概念之提倡
  • 第十一届 “法治社会・长江论坛” 在扬州成功举办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