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实践 » 正文

基层治理实践录丨临汾尧都:打好“实、融、强”组合拳 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1  浏览次数:13110

尧都区委政法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工作安排,紧扣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打好“实”“融”“强”组合拳,全力推进尧都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实战化运行,努力将区综治中心打造为社会治理综合体、矛盾纠纷终点站。

突出一个“实”字——推动综治中心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牵头统筹推进,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主阵地。主要领导亲自开展区级综治中心选址调研,并召开区委政法委书记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明确区级综治中心地址。

二是坚持为民便民。秉持“因地制宜、服务群众”理念,统筹辖区资源,建好建强区级综治中心,区级综治中心依托原有场地与信访中心合署办公,场地面积约为400平方米,并按要求设置相关功能场所,相关人员已入驻办公。同时,已选定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群众办事方便的区信访局一楼(面积约600㎡)升级改造为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大厅新址,将区委社会工作部(信访局)、区司法局与区级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化解室、心理咨询室等集中办公目前已投入使用。

三是坚持科技赋能。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平安山西”、综治视联网等载体,综治中心每月汇聚网格排查、公安110非警务警情、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平台数据,收集治安警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动态,提升预警预防和协调处置能力。组建由“综治中心+网格员+N”组成的工作小组,跟进落实精细化服务管理工作。2025年以来,群众信访诉求矛盾纠纷化解受理矛调事件1658宗,已办结1511宗,办结率91.13%。

突出一个“融”字——统筹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一是着力推动人员重组和流程重塑。区级层面整合力量,将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整合,协同区相关部门入驻,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规范设置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等“四室一厅”场室,配套相关工作机制、工作规范,调度、指导、督促、推动区、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转;乡级层面由镇主要领导牵头抓总,政法委员具体负责,相关部门派员进驻办公,调度资源、常态接访、应急处置。

二是着力建立健全综治中心运行机制。探索“访、调、援、诉”四位一体的工作联动机制,提升矛盾多元调处化解效能。区委政法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强大合力。按照统筹进驻人员、做实中心融合职能、组建调解专家库、完善综治中心工作导引图等要求,深化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充分发挥网格长(员)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常态化开展走访,主动上门收集社情民意,引导群众就近就地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着力优化一窗受理机制和会商研判制度。综治中心大厅设置综合受理窗口,一窗受理群众诉求,严格按照《区级综治中心入驻部门工作事项清单》准确区分事项类型,分类导入办理程序。建立综治中心每月组织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整体情况研判机制,积极推行网格作业法、“平安山西”辅助工作法、枫桥式工作法与联席会议会商研判机制,一站式接收办理。信息汇总后,综治中心一月一研判,及时处置。同时,用好用活“中心吹哨、部门报到”、首席接访员、专家引流、群众点单和常驻、轮驻、随驻工作机制等制度机制,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突出一个“强”字——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抓细综治中心日常管理。综治中心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有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应急响应和问题处置效能。加强理论政策、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完善应急预案,尽快熟悉职能职责和业务场景。建立规范完备的档案资料,科学合理收集各类各阶段台账资料,对矛盾纠纷化解资料落实一案一卷宗管理。

二是抓实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衔接工作,引导当事人依法解决纠纷。持续推动“法、检、公、司”四支政法力量每月挂点下沉综治中心,推动法律顾问、调解组织等解纷力量入库,提供点单式、包片式服务,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对矛盾纠纷全流程开展登记受理、先行调解、交办处置、回复反馈闭环管理,用心开展纠纷调处、释法说理、心理疏导和困难帮扶,确保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同时,结合“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针对涉稳风险隐患、特殊群体、重点领域、婚恋纠纷等案事件,强化部门联动协作,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同时,抓好全链条防范化解风险,形成“汇-研-交-办-督-结”工作闭环,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是抓牢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区级综治中心统筹卫健、司法、公安、教育、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全面加强对各类重点人员的服务管理。严格落实中央政法委相关文件要求,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最大限度减少肇事肇祸行为发生。强化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动态管控措施工作。巩固深化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成果,依法开展专门矫治教育。加强重点群体的关心关爱,强化对生计确实困难、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流浪乞讨、特殊未成年人等人员开展困难帮扶,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路犹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尧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中央政法委有力指导和省委、市委、区委坚强领导下,尧都区委政法委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牵引,持续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尧都特色”,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尧都,为奋力推动尧都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全面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率先贡献尧都政法力量。(来源:临汾政法)

专题策划:秦前松

 
  • 下一篇:中国实践智库︱徐汉明、丰叶:论中国式刑事程序治理法治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价值功能
  • 上一篇:汝医现场:河南汝州“医条街” 走进华予金城社区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基层治理实践录丨北京华润九里: “万象补给站” • 第二十一届 | 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
• 西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宪法学基本 • WAIC2025人工智能法治论坛圆满收官
• 武大89届毕业生徐耀先研究的人造肾类器官登上牛 • 中国之治|论中国式政治协商制度之价值、内涵与
• 数字法治|刘权:互联网平台处罚权的法律规制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丨李文燕致辞实录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丨侯振发致辞实录 • 学术华政|《数字法理学》:数字法学的底层逻辑

 
推荐图文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 | 闭幕式:开启数字法学的未来
  •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
推荐中视新媒
  • 《聚焦“第十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中国实践融媒专题上线
  • “简牍法学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大成功举办
  • 智库论坛实录|2023京沪律师论坛:国际、数字、绿色、高质量发展
  • 扎根中国本土,回应治理难题 ——徐汉明教授主编《社会治理法学概论》出版发行
  • 法学名刊:这些法学刊物,青睐学术新人
  • 冉清:为西部干旱少雨城市建设海绵体提供“格尔木经验”
  • 陕西省“百所进百企”法治护航促发展活动启动
  • 实话实说:也论担责与担当(楚剑)
  • 徐汉明教授一行赴新疆开展边疆基层社会治理调研
  • 《中国实践》主编秦前松赴“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交流
点击排行
  • 数字法治|李晓楠:可信数字身份的法律保障
  • 数字法治|李学尧:大语言模型应用中的司法偏误与认知干预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聚焦法治轨道上的社会治理现代化
  • 第二十一届 | 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丨李文燕致辞实录
  • 数字法治|张吉豫: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理论发展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明日在扬州开幕
  • 基层治理实践录丨汝南:法庭“庙笔”绘就湖畔“枫”景
  • 数字法治|郭研:数字经济刑法保护中“数据信息”概念之提倡
  • 第十一届 “法治社会・长江论坛” 在扬州成功举办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