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视文旅 » 正文

东方佛都之摩崖造像:传承与超越,从山崖到永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19  浏览次数:7373

摩崖造像,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像技艺,需在原山崖上直接雕刻成佛。其工艺难度堪称极致,一旦出现丝毫差错,不仅整尊佛像毁于一旦,就连整片山崖也会失去再次雕刻的价值。这一技艺曾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却在明清时期逐渐式微,几近失传,隐匿于历史长河长达200年之久。然而,如今在四川的东方佛都,这一古老技艺却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的专业指导以及众多石匠的不懈努力下,东方佛都成功完成了几十处摩崖造像。每一处造像都堪称完美,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艺术水准。

a451c81fe49e43e4b41977ababf92fc0~tplv-obj.png

摩崖造像的千年文化传承

摩崖造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艺术。摩崖造像作为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经过隋唐的发展,至宋代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摩崖造像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直接在天然山崖上进行雕刻,这不仅要求工匠们具备高超的雕刻技艺,还需要他们对山体的结构有深刻的理解。每一尊佛像的雕刻都是一次对自然的挑战,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整片山崖的损毁。因此,摩崖造像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敬畏。

唐宋时期,摩崖造像技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一时期的摩崖造像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技艺精湛,佛像的形态栩栩如生,表情丰富,衣纹流畅,充满了生命力。这些造像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更是当时社会文化、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然而,随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变迁和佛教信仰的衰落,摩崖造像技艺逐渐式微,最终几近失传。

39136dfe3c5f414aa56ffae47fdaf169~tplv-obj.png

东方佛都的复兴之路

在四川的东方佛都,这一失传已久的古老技艺重新焕发了生机。东方佛都位于四川省乐山市,这里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的所在地,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东方佛都致力于复兴摩崖造像技艺,通过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合作,集结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石匠,共同探索这一古老技艺的复兴之路。

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的专业指导下,东方佛都的艺术家们对传统的摩崖造像技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挖掘。他们不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还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山体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测量,确保每一处造像的雕刻都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山体的自然形态。

在雕刻过程中,艺术家们巧妙地融合了东方的造像法则与西方的造型经验,实现了跨文化的艺术碰撞。传统的佛经故事、人物服饰等元素与现代的背景设计、画面构成法则以及浮雕艺术的起伏特征相结合,使得每一尊佛像都充满了时代感与艺术感。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不仅让摩崖造像技艺得到了传承,更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摩崖造像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摩崖造像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精湛的雕刻技艺,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每一尊佛像都是佛教思想的具象化表达,它们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着佛教的智慧与慈悲。摩崖造像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方佛都,摩崖造像的复兴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佛教文化的弘扬。通过摩崖造像,艺术家们将佛教的教义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佛教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让佛教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为现代社会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新的滋养。

与现代化的人工造景不同,摩崖造像强调的是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每一尊佛像的雕刻都是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完成的,它们不仅是艺术的创造,更是对自然的礼赞。这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是摩崖造像技艺的独特魅力所在。

摩崖造像的未来展望

东方佛都的成功实践,不仅让失传已久的摩崖造像技艺重新焕发了生机,也为佛教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未来,东方佛都将继续致力于摩崖造像技艺的研究与创新,推动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摩崖造像技艺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将为摩崖造像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通过3D扫描与打印技术,艺术家们可以更精确地还原历史造像的原貌,甚至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创造出全新的摩崖造像作品。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将提升摩崖造像的艺术水平,也将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同时,摩崖造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也需要得到更多的保护与传承。东方佛都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摩崖造像保护与复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政府、学术界与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摩崖造像这一古老技艺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继续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f1572b7053bf47b59fb4d663a2c03be8~tplv-obj.png

摩崖造像技艺的复兴,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佛教文化的弘扬。在东方佛都,这一失传已久的古老技艺重新焕发了生机,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艺术水准。通过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摩崖造像不仅承载着过去的辉煌,更开启了未来社会发展的富丽图景。它不仅是对佛教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敬畏。摩崖造像技艺的复兴,无疑将为佛教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让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实智库)

编辑:秦正

 
  • 下一篇:中国实践智库 | 秦天宝:中国环境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路径
  • 上一篇:赴一场穿越千年的邀约,东方佛都石窟巡礼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阎维文平遥演唱会即将开唱:小白杨回家乡,叩响 • 人生能有几个十六年
• 游乐山大佛热的想逃?东方佛都23℃万佛洞,避暑 • 东方佛都赋
• 东方佛都:十八景解锁乐山最神秘圣地 • 乡村实践录|汝南:文明浸沃野 乡村沐新风
• 夏至已至,东方佛都邀您避暑,共赏艺术圣境 • 东方佛都:万佛洞揭秘,暗含了一座佛寺
• 东方佛都万佛洞:揭秘世界最大的摩崖石刻佛教殿 • 聚焦东方佛都热门景点:万佛洞寻访达摩祖师

 
推荐图文
2017湖北天心国学夏令营吹响金色农谷集结号
  • 2017湖北天心国学夏令
武汉国学冬令营:游学东湖畔 礼乐醉武汉
  • 武汉国学冬令营:游学
牛飞雁诗文与佛教文化研讨会在枣庄隆重举行
  • 牛飞雁诗文与佛教文化
行走醉美上蔡:揭秘上蔡李斯商业步行街
  • 行走醉美上蔡:揭秘上
推荐中视新媒
  • 清明时节,追溯刘开渠大师在东方佛都的艺术履痕
  • 梁恩明散文:贝加尔湖(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
  • 人民论坛:抗疫时期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 一个微信就够了!微看宝宝携手东莞乐贝尔教育集团共筑幸福童年
  • 微看宝宝惊艳贵州安顺幼教年会 千名幼师现场体验5g智慧幼儿园
  • 微视宝上线:深圳微看宝宝为中国幼儿园打开智慧幼教的奥秘之门
  • 发现校园美:走进童话乐园华南师大附属怡翠玫瑰幼儿园
  • 永年育英学校中考为何屡创奇迹,听这6名“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说
  • 上饶广丰县首批四个数字文化驿站正式投用
  • 发现教育之美: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圆满落幕
点击排行
  • 阎维文平遥演唱会即将开唱:小白杨回家乡,叩响千年古城墙
  • 东方佛都赋
  • 游乐山大佛热的想逃?东方佛都23℃万佛洞,避暑还能沾福气
  • 人生能有几个十六年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