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实践 » 正文

第十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熊文钊主题报告实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10  浏览次数:17056

1720579872130659.png

熊文钊

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今天,我的主题报告题目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个题目是按照徐汉明教授的社会治理的这个主题来展开的。我的主题报告分为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基础;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制机制;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保障四个部分。不过由于发言时间为十分钟,在此我也只能简要讲述这篇·主题报告的思路和提要。

一、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时代命题1.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时代背景。我们把社会治理和统筹发展与安全给连接在一起,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二十大报告对此问题做的一个阐发。2.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逻辑。从相互之间的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来展开: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3.发展观和安全观的历史逻辑。我们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个部分来展开阐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侧重点也不一样。4.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现实逻辑。一方面从发展的新特征这个展开,另一方面从安全的新特点来展开。今天上午有很多报告,对这些问题都做了一个阐发,我在此也不再展开说明了。(二)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统一。1.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前提2.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3.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4.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三)统筹发展和安全与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1.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实现载体。应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将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作为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持续提升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2.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时代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四)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1.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的科学化。第一,加强制度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基本法律法规的完善上。第二,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第三,要加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参与性。既然是社会治理,社会各方面的主体要知情、要了解、要参与,而不是用一种高悬而往下灌的一个方式。第四,要注重制度创新和学习借鉴。要用科学化的方式来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2.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的社会化。这个社会化是讲的治理主体的社会化,而对于治理主体的社会化,高等学校要率先作为法治社会的主体来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实践当中高等学校要带头来实现法制化。在一体推进的时候,法治政府往前走,如何推进?高等学校要先带头,然后再由社区、机关单位再在后面继续推法治社会。3.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的法治化。一是治理规范法治化。二是治理方式法治化。4.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的智能化。智能化其实就是数字化,平台引入智能,让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网格化。

二、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基础。(一)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探索.1.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渊源。2.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脉络。3.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及理论深化。一是优化政治体系,二是要发挥立法优势,三是强化德治作用。4.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成效、经验与规律。(1)成效。各级政府统筹行政资源,强化要素保障,明晰权限职责、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社会治理架构,完善市域社会治理指挥链,将政府责任制严格落实到位。(2)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3)规律。开展试点示范引领,要以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战略抓手,发挥其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前线指挥部”作用,真正做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二)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成效与经验探索1.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2.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社会治理3.打造智慧城市,实现数字化行政赋能(三)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治理经验。1.“前线指挥部”:市域治理现代化。2.“前沿主阵地”:健全完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3.“智治支撑”: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智能化。4.“平安指数”: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量化。新的时期,总书记提的要我们提高平安中国的建设,让平安可以变成一种投资、营商环境的一个指数。

三、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一)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领导体制与机制“党委领导”是核心,“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纽带,“公众参与”是基础。我们从党的领导来讲,党的机构里面涉及的社会工作部应该成为社会治理的主心骨,但是社会工作部现在成立起来并没有实现这个功能,还是以信访工作为主,社会工作部职能远远没有设计完成。社会工作部应该把联系社会各界的社会团体、基层社会治理的居委会这些都纳入到社会工作部的框架结构当中来,这才是设立社会工作部的意义。(二)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总体国家安全体系。1.以人民安全为宗旨2.以政治安全为根本3.以经济安全为基础4.以维护各领域安全为要素(三)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动力机制。1.以人民为中心2.以发展为要务3.以安全为保障4.以道德信仰为内驱。

四、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保障。(一)立法先行,形成系统完备的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法律制度体系(二)依法行政,全面提升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执法能力和水平(三)维护公平正义,切实提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司法保障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2.维护社会长期稳定3.推动司法审判高质量发展(四)全民守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1.全民守法是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2.自觉守法是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3.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是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我的汇报结束,感谢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专题统筹:秦前松


 
  • 下一篇:东方法学特稿|黎宏:论我国刑法中的背信犯罪
  • 上一篇:数字法治|程莹:论人工智能法的立法定位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法学名家秦前红为优化湖北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言献 • 湖北洪湖:崔世春夫妇的乡愁与商道
• 汝南县韩庄镇:人大代表督导防溺水工作 织密暑假 • 《今古传奇》杂志影响力人物访谈|彭四平:用写作
• 乡村实践录|驻马店市卫健系统文明实践乡村行动 • 临汾市委政法委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题调研活
• 中国实践智库:行政检察监督客体之规制功效的彰 • 中国实践智库:行政检察客体类型之规范建构
• 中国实践智库:行政检察客体类型设定的检视与反 • 山西省总工会深入平遥煤化开展“健康生活·幸福

 
推荐图文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 | 闭幕式:开启数字法学的未来
  •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
推荐中视新媒
  • 《聚焦“第十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中国实践融媒专题上线
  • “简牍法学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大成功举办
  • 智库论坛实录|2023京沪律师论坛:国际、数字、绿色、高质量发展
  • 扎根中国本土,回应治理难题 ——徐汉明教授主编《社会治理法学概论》出版发行
  • 法学名刊:这些法学刊物,青睐学术新人
  • 冉清:为西部干旱少雨城市建设海绵体提供“格尔木经验”
  • 陕西省“百所进百企”法治护航促发展活动启动
  • 实话实说:也论担责与担当(楚剑)
  • 徐汉明教授一行赴新疆开展边疆基层社会治理调研
  • 《中国实践》主编秦前松赴“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交流
点击排行
  • 数字法治:马长山教授领衔主编的《数字法理学》重磅出版
  • 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扩大适用的成因与限制适用的规则
  • 中国实践智库:行政检察监督客体之规制功效的彰显
  • 中国实践智库|徐汉明:行政检察客体类型解构及规制功效初探
  • 法学名家秦前红为优化湖北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 湖北洪湖:崔世春夫妇的乡愁与商道
  • 徐汉明教授应邀出席第二届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建设论坛
  • 汝南县韩庄镇:人大代表督导防溺水工作 织密暑假安全防护网
  • 中国实践智库:行政检察客体类型之规范建构
  • 《今古传奇》杂志影响力人物访谈|彭四平:用写作回答时代之问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