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实践 » 正文

东方法学大讲堂丨何勤华:谈谈“中华法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07  来源:中国报道  浏览次数:7090
核心提示:何勤华《中华法系之精神》第一作者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教授说到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我们就会想到

何勤华

《中华法系之精神》第一作者

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教授

说到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我们就会想到四句话: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我们把这四句话总结为加强法治的“新16字”方针。为了让它落到实处,我们需要吸取历史上的经验。而中华法系,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这方面的经验。

所谓中华法系,就是指以《唐律》为代表,由古代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的法律,共同组成的一个法律大家庭。因为是以古代中国的法律为基础,它在世界上就被称为“中华法系”。而要理解中华法系,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什么叫“法系”。

法系,一般是指由若干个国家的法律所组成的体系。要成为一个法系,需要一些条件,比如,这些国家的法律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如中华法系的共同历史渊源就是《唐律》;要有共同的制度,如大陆法系的制度就是财产所有权不得侵犯、契约自由、权利主体平等、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等;要有共同的风貌特征,如英美法系各国都以判例为审判的主要依据;还需要共同的话语体系,如伊斯兰法系,都以《古兰经》为主要价值理念和话语体系。

法系这个词,最早是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穗积陈重,于1884年提出来的。当时叫“法族”,即“法律家族”“法律大家庭”的意思。穗积认为,世界上存在五大法律家族,即五大法系:一是中华法系,二是印度法系,三是伊斯兰法系,四是英美法系,五是大陆法系。过了19年,即1903年,有一位中国学者,笔名叫“攻法子”的,将穗积陈重的法系理论介绍进了中国。这样,中华法系的研究就在中国开展了起来。

作为世界上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方面,它覆盖的面比较广大,整个东亚都是,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它存在的时间比较长,自唐朝诞生,一直生存到了清王朝灭亡,民国政府建立,共1300余年。此外,在表达农耕社会的法律诉求方面,中华法系达到了世界之最。

这么一个重要的法系,有着鲜明的特点。如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为立法、司法的指导思想;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在一部法典如《唐律疏议》中,既有调整土地、户口等的规定,也有规范婚姻、家庭、继承等的规则,也有规定杀人、强奸、抢劫、盗窃等犯罪以及如何处罚的内容,还有规定商品贸易、市场管理以及外国人的身份、地位等的条款;家族主义色彩浓厚,注重家庭的亲情伦理;除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之外,更加重视“礼”对稳定社会秩序、调整人们行为的作用;等等。

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法东渐”,建立在中华帝国政治架构和一家一户小农经济之上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日本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越南于1884年被法国占领以后,朝鲜于1910年被日本吞并以后,中华法系的三个主要成员国,就脱离了中华法系。作为中华法系的母法国中国,也于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延续了270余年的清王朝被推翻,1928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制定颁布了“六法全书”,近代型的中国法律体系形成,宣告了中华法系的消亡。

那么,已经消亡了的中华法系,对我们现在的政治法律生活有没有影响?我们现在正在推进的法治建设,有没有可能从中华法系中汲取一些经验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也是我们在上海市法学会的全力支持下,做这一档节目的目的。

也就是说,虽然中华法系,具有一些负面的内容,如君权至上、三纲五常、男尊女卑、义务本位等等,但我们所要关注和发掘的,是中华法系中优秀的元素,即中华法系所创造的法律智慧,我们称之为中华法系的精神,这就是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底蕴浓厚的法律文化、注重亲情的法律伦理、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以和为贵的法律价值、引领时代的法医检验、宏篇巨制的判例研究、历久弥新的调解制度,等等。

编辑:楚予(中国实践)

 
  • 下一篇:东方法学大讲堂丨金逸菲:注重亲情的法律伦理
  • 上一篇:秦前红评王亚平著作《360度看人大》:格物知行 返本开新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基层治理实践录丨北京华润九里: “万象补给站” • 第二十一届 | 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
• 西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宪法学基本 • WAIC2025人工智能法治论坛圆满收官
• 武大89届毕业生徐耀先研究的人造肾类器官登上牛 • 中国之治|论中国式政治协商制度之价值、内涵与
• 数字法治|刘权:互联网平台处罚权的法律规制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丨李文燕致辞实录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丨侯振发致辞实录 • 学术华政|《数字法理学》:数字法学的底层逻辑

 
推荐图文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 中国实践:提升市县社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 | 闭幕式:开启数字法学的未来
  •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
推荐中视新媒
  • 《聚焦“第十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中国实践融媒专题上线
  • “简牍法学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大成功举办
  • 智库论坛实录|2023京沪律师论坛:国际、数字、绿色、高质量发展
  • 扎根中国本土,回应治理难题 ——徐汉明教授主编《社会治理法学概论》出版发行
  • 法学名刊:这些法学刊物,青睐学术新人
  • 冉清:为西部干旱少雨城市建设海绵体提供“格尔木经验”
  • 陕西省“百所进百企”法治护航促发展活动启动
  • 实话实说:也论担责与担当(楚剑)
  • 徐汉明教授一行赴新疆开展边疆基层社会治理调研
  • 《中国实践》主编秦前松赴“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交流
点击排行
  • 数字法治|李晓楠:可信数字身份的法律保障
  • 数字法治|李学尧:大语言模型应用中的司法偏误与认知干预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聚焦法治轨道上的社会治理现代化
  • 第二十一届 | 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丨李文燕致辞实录
  • 数字法治|张吉豫: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理论发展
  • 法学名家秦前红为优化湖北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明日在扬州开幕
  • 基层治理实践录丨汝南:法庭“庙笔”绘就湖畔“枫”景
  • 数字法治|郭研:数字经济刑法保护中“数据信息”概念之提倡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