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 必有所成
——写在山西省神池县实验小学创办四十一年之际
董俊
久居省城,偶回家乡,每当路过神池县实验小学,看着成群结队上学的娃娃们,走进校门,坐在干净整洁的教育里快乐学习的情形,我就感慨颇多。
曾经山西省神池县是国定贫困县,教育资源一度匮乏,针对传统教育体系的缺陷与当地教育的迫切需求,县上决定创办一所真正以学生为本的实验小学。
1984年2月,我突然接到调令,从神池县义井联校长的岗位来到城关学校接替陈义同志任校长。年仅29岁的我,已在校长岗位上历练了六个年头。上级领导敢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在我这个年轻人肩上,除了信任,留给我的只剩压力山大。党叫干啥,就干啥,我马不停蹄前去赴任。记得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我与老教师们多次长谈,坚定为神池人培养好苗子的办学理念,决心打造不一样的学校。当时,城关、南关学校属城关镇管理,是该镇仅有的两所幼儿、小学初中皆容的综合学校。城关学校设置幼儿两轨四个班,小学四轨二十个班,初中两轨六个班,全校教职员工百余人,幼儿、中小学生近两千余人。给我总的印象就是管理层次复杂,师生人数较多,像个教育界的万花筒,大杂烩。
八十年代初,正值农村教育改革大潮席卷全国,教改的春风也吹到了神池这个山区小县,神池县委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下发了神发[1984]9号《中共神池县委神池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根据文件要求,神池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随之出台,方案从调整学校布局,整动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研究,落实普教规划,加强党政领导六个方面提出具体任务和奋斗目标。由此神池出现了“三级书记抓教育,搭好台子唱好戏”的崭新局面。
城关学校的名字就是在这次调整学校布局的大背景下消失的。在具体调整过程中,县教育局对城关学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脱靴· 去帽 ·留中”的实施方案,即:大、小幼儿班单独设立幼儿园,初中并入南关学校,小学独立并更名为神池实验小学。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基本完成了过渡,那年九月开学初,我被聘为第一任校长,学校由镇办变为县办,校长由经股级变为副科级。就在当年学校被省教委确定为示范小学。伴随着全县教改的步伐,学校全面实行了“校长聘任制”“教师招聘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崭新的规章制度,从此,这所新生的学校乘着教改的强劲东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首任学校党支部、校委会一班人老中青结合,团结奋斗,干劲十足。校长和党支部书记由我兼任,原教导主任王金星升任副校长,县教学能手王沛英担任教导主任,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宫寒松同志担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并兼任办公室主任。遵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建设规范、文明学校的具体要求,校委会发动全校师生献计献策,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意见,从所征集的上百个方案中反复修订、筛选出台了属于神池实验小学自己的《校徽》《校训》《校歌》校服,还被汤溢同志主编的《神池教育志》收录。
好事多磨。与此同时,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从全县范围内选拔了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充实到重要岗位。时任局长宫德兴就曾说过,“可以倾全县之力优化实验小学的教师队伍,只要是你董校长挑准的,要谁给谁,我全力支持。”像李茂林、崔雅琴、贾慧梅、郭颖、王云、詹荣华等十几位教师就是在那个时候调入的,与学校原有骨干教师郭青枝、宫寒君、白继、宫银娥、崔秀珍、丁贵香、张丽琴等组成了一支门类齐全,老中青结合,高中低段配套,堪当重任的教师队伍。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充分信任,为学校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
育人成才,任务艰巨。学校坚持以“三个面向”为办学宗旨,以培养适应祖国“四个现代化”需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肩负起引领全县小学教学改革,创新适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历史使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党支部、校委会从学校管理,教学研究,教材、教法、教时、课堂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进行探索研究,不断实验实践,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开辟了一条适合当地小学教育发展的新道路。得到了省区县教育部门的认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久久为功。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强化管理,充分调动教师主动、自觉、认真工作的积极性,把教书作为自己的事业。学校制定了教师岗位责任制,对全校教师实行考勤、考量、考绩,试行岗位津贴,奖金浮动,特殊奖励的办法。按月按季如实公布考核结果。久而久之,学校形成了没有管理的管理,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变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老师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学,你追我赶,在快乐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共同提高。二是打破传统习惯,科学安排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把每节课时由四十五分钟改为四十分钟,上午开课前安排了三十分钟的阅读朗诵时间,在原来的课间操前增加了眼保健操,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小学生在校时间和活动时间的规定。三是活跃校园文化,丰富课外活动。当时的提法叫开辟第二课堂,学生根据自已兴趣爱好组成50多个兴趣小组,包括书法、绘画、舞蹈、科技制作、球类、田径等。老先生宫政主动担任软笔书法的主讲老师。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分别担起了对应兴趣小组的辅导任务。四是改革教材内容,勇于承担全国性教材教法改革试验项目。1984年秋假期间,按照区县教研室的计划要求,学校选派宫寒松、张月娥、詹荣华三位老师前往黑龙江佳木斯学习取经,回来后经过认真准备,办起了忻州地区第一个“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张月娥老师担任班主任兼任语文教师。校领导宫寒松负责实验工作。把黑龙江佳木斯采用的实验教材实验方法引进实验班。一年级小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写日记,口头作文,把传统的先识字后作文改变为借助汉语拼音,先口头作文,再在作文过程中识字,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就得到了提升。在之后的三年中,每个年级办这样一个实验班。实验结果证明,实验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1986年,在地区举办的小学生作文竞赛中,实验班二年级学生吕震,实验班三年级学生李玉涛代表神池县参赛,双双获得本年级组全区第二名。五是全面开展新教学法实验,学校专门设立校教研室,分科分段划分教研组,从骨干教师中选拔教研组长,筛选确定研究课题,指导教师人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研究题目,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死背硬记的陈旧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学的有兴趣感,教师教的有轻松感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取长补短,互相提高,不断创新,向课堂要质量,向方法要效率,取得了较大突破。宫寒君老师的“整体教学法”,郭青枝的“尝试法”,王金鑫的“导练法”,李茂林的“读、议、讲、练教学法”,丁桂香的“一课一得法”,王沛英的“作文一条龙教学法”等在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中均获得成功,受到区县教研机构的肯定和赞扬。我和张保生撰写的《作文一条龙教学初探》一文,被山西省教育学会教学论坛选中,由我本人参会并进行了会议交流。六是改革考试制度。由单一的文化知识考试,转变为能力考查。由考试分数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转变为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有的考查项目记分数,有的考查项目分等级。
功到自然成。教改的不断深化,师生的不懈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数次的区县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比中,实验小学的郭青枝、宫寒君、张丽琴、丁桂香、崔秀珍、王沛英等6名教师获区级教学能手,崔雅琴、王瑛等9名教师获县级教学新秀,占到了全县总名额的将近一半。地区教研室专程深入我校,通过听课、召开各类座谈会、查阅论文、资料等方法,全方位的了解和调研,充分肯定了学校的教研成果,并在我校召开了全区教研现场观摩会。保德、岢岚等县的校长,教师代表,教研人员多次到校听课、学习、交流。
墙里开花墙外香。1987年,地区《教研通讯》,山西省人民广播电台专题报道了神池实验小学的教改成绩。特别赞扬了学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成就。报道中讲,第二课堂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了小学生的智力,受到了广大家长的赞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84年,县举办的小学生智力竞赛,五年级学生胡良湘获全县第一。学生冯丽玫,曾获得福建《小学生周报》征文奖,并在地区小学生书法竞赛中获第二名。学生王芳获地区小发明、小制作二等奖。二年级学生苏静、宫桂荣获地区“小白灵”歌手称号。
从1984年至1988年,参加全区小学毕业统一考试,神池实验小学年年名列第一,合格率,升学率均为100%,实现小考“五连冠”。连续五年被评为教育战线先进集体,荣记三等功。奖旗、奖杯、奖状各种奖项不计其数,学校会议室的旌旗、奖牌换了一茬又一茬。受表彰奖励的教师、学生更是数不胜数。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学生数以千计,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相当一部分成长为尖端人才,他们是国家的财富,也是学校的骄傲。学校所创造出来的教改经验,所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为神池教育乃至全县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长。曾经在学校工作过的老师郭青枝、王瑛走上了县级领导岗位,分别担任了副县长和县人大副主任,还有曾是学校优秀教师的王金鑫、李茂林、宫寒松分别担任了职中、实小、二中的校长。在他们的身上,闪耀着神池实验小学的荣光。
回首往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在神池实验小学工作的1600多个日子里,虽然环境艰苦,工作艰辛,流淌了汗水,付出了心血,奉献出了青春年华,但我无怨无悔,乐在其中。永远怀念那些与师生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1987年,《山西教育报》发表《神池县实验小学教育成果显著》;1988年6月6日,《山西工人报》发表《红烛颂》,权当对我的一些客观中肯评价吧。
如今,实验小学焕然一新,家长们都很满意。我的观点是,教育不是往桶里灌水,而是点燃希望的火焰。现在想来,我和同事们过去创校办学的那片火焰,未必多么耀眼夺目,却温暖过许多山里娃幼小的心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政府着眼长远,实验小学早从过去的三中旧址迁到现在的北城后新址,各种条件远胜当年,生在好社会的孩子们幸福成长,我更觉的无比的欣慰。
(作者为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项家沟村人,曾任神池县老干局局长,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