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视文旅 » 正文

东方佛都:万佛洞揭秘,暗含了一座佛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6-23  浏览次数:9431

万佛洞是一个相当纯粹的地方,佛教+摩崖石刻,佛教讲求的是用心,摩崖石刻表达的是历史传统,结合二者,并沿着这样的线索走进万佛洞,游览就会很顺畅了。

站在万佛洞外,它看上去,只是两个普通的弧形洞穴,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石刻“佛”字。乐山,或者说东方佛都,所有景点都是如此,外面平凡无奇,但在重要的地方却不吝惜气力。然而,当第一步跨入万佛洞之后,才能发现,它在平淡之中创造的不凡之美。

随着逐渐深入,天光越来越暗,洞中橘色的灯光逐渐明亮,两旁的佛像也次第呈现在眼前。最开始能看到的是一些较小的浮雕,如镇守洞口,迎接来者的文殊普贤。两尊雕塑大小略和真人相当,说它们较小,也是相对于整个万佛洞而言。

文殊普贤像

文殊普贤整个脱胎于万佛洞的岩壁,在石头上,雕刻时刀劈斧凿时留下的印痕清清楚楚地展现了他们诞生的全过程。然而这些痕迹,却丝毫没有留在塑像身上,究其原因,雕刻家们细致入微的打磨修整,才是佛像线条流畅,表面丰满的理由。

8d003bb897534cc385167904f17ff33d~tplv-obj.jpg

万佛洞号称万佛,由此也可以想见,当年为修复凌云九峰,来自全国的雕刻家们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ceff17b709c04778a9b8c4f3a45e32de~tplv-obj.jpg

沿着石台阶往洞中再走两步,洞口已经只有微光透入,但这丝毫不影响洞中采光,橘色光线从万佛洞的更深处流泻而出,让进来的人知道,前方还有更大的空间。

洞中天王殿

当走入万佛洞中的“天王殿”时,方才知道,这洞中广有天地,四大天王分列两旁,各镇一方,每尊都有六七人高,方才知道洞口如真人般大小的菩萨浮雕,并不算什么。

d0b85e9391784a8ea63938c9adc67fcb~tplv-obj.jpg

细看四大天王像,可以发现背后是与岩壁相连的,原来四大天王所在处原是一整块巨石,艺术家们生生在石头中切出了四尊数丈高的石像。看来,当年为复原“凌云九峰”,这些人都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耐心。

174ecf14a0664ff3a38481e721650e63~tplv-obj.jpg

最考验耐心的,还是佛像身上的装饰,和面部表情的精细雕刻。四大天王身披重甲,甲胄上的每一块鳞片都清晰可见,而衣甲上的装饰,譬如天王肩上的吞兽,腰上的狮蛮带,都做了充分的还原。当年为雕凿四大天王,东方佛都曾专门考证了古代士兵的盔甲衣饰,目的就是最大程度还原“凌云九峰”。

a443e45c8e004030a7d51bf943fef409~tplv-obj.jpg

多年过去了,现在走进四大天王,看见的不仅仅是四个威武的护法天王,也是凌云山抗元历史中的大宋将军。

747c29da701a4c2b87c923ff0289ec25~tplv-obj.jpg

在天王们前方,则是一尊弥勒佛佛像,弥勒佛在佛教之中被尊为未来佛,总是笑脸迎人,不过在弥勒佛背后,确是另一番景象。

82b6ff6035d04a1ab8881fb920c959fd~tplv-obj.jpg

韦陀天王在佛教传统中,向来是与弥勒背对而立的。同样是一副将军模样,韦陀却又是另一种样子。若因为四大天王过于高大,而难以看不清甲胄的朋友,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位抗元宋军将领完整披挂的样子了。

石刻佛教殿堂

到这里,应该可以明白万佛洞中的格局,大约是在洞中布局出佛寺的形制,天王殿,万佛殿,大雄宝殿,药师堂等大殿。

在一千多年前,凌云九峰毁于战火,因为中国古代的寺庙多为木质建筑,而在复原凌云九峰的时候,前人做出了充分的考量,为避免将来这些历史遗迹在传承过程中,再次遭遇火劫,因而在山洞中开凿出佛殿。

对于洞窟而言,渗水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乐山大佛早在开凿之初,就已经用传统而有效的排水手段,将这些问题解决,东方佛都也借鉴了这些方法,将之应用在了万佛洞中,所以如今的万佛洞并不潮湿。前人为万佛洞所做出的这些努力,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凌云九峰传承到更远的未来。

大雄宝殿

d66f2189f7e14595ac481ab44b32ac7f~tplv-obj.jpg

万佛洞中的大雄宝殿又在何处? 继续前行,有风迎面吹来,前方光线稍暗,又走进一个洞窟,赫然看见一尊巨佛。此处便是万佛洞中的大雄宝殿!

灯光幽幽,从洞顶打下来,落在佛像身上;微风阵阵,从万佛洞深处吹出,巨佛闭口不语,游人仰望肃立。此时此刻,在万佛洞中,终于让人体会到佛教的伟大之处,终于让人感受到万佛洞开凿者们的伟大之处。

万佛洞中的释迦牟尼通高33米,形制优美,面容祥和,双目微闭,端坐在洞窟之中,虽是石像,在与之对视时,却仿佛下一秒就会睁开眼睛,张开嘴,对注视者念出一句“阿弥陀佛”。

819a7a76f1784330a7838316a3378d56~tplv-obj.jpg

宝相庄严

释迦牟尼的坐姿与乐山大佛相仿,然而两位佛却并不是同一个佛。乐山大佛为弥勒佛,传说其为释迦牟尼弟子,在将来会成为新一任佛祖,代释迦牟尼普济众生。如若要从照片中分辨两尊佛,可参考释迦牟尼胸前的卍字佛印。同时由于释迦牟尼身处洞窟之中,岁月的痕迹在他身上,要比在乐山大佛身上浅得多。

735adb7140184df38c6f1ddd16cd2ed0~tplv-obj.jpg

佛教笃信因果循环,万千诸佛,芸芸众生,都在因果之中,概莫能外。释迦牟尼虽贵为佛祖,也不能免于因果循环,在佛教传说中,弥勒佛是佛祖的弟子,会成为释迦牟尼之后新的佛祖。在凌云山上,由于唐宋的遗迹都已遭毁灭,释迦牟尼应该复原成什么样子,也无从可考。

90a7c7e8610f4e42a3bb03687ed0fd7a~tplv-obj.jpg

先代的大师们曾设想过复原为卧佛像,因为卧姿是佛祖圆寂时的姿态,但在洞窟之中这样的造像不能有效地利用空间,因为在石头中间开凿出的洞窟,每一寸都非常宝贵,因而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以弥勒佛为蓝本复原。

原本身为老师的佛祖,终于也虚心向弟子学习,正好回应了佛教的因果循环,同时也延伸了乐山大佛的文化内涵。前代人的创想,也的确是敢为人先,宏大至极。

e95d389931b144258386973ca35b6e05~tplv-obj.jpg

释迦牟尼像正面,是极长的石梯。石梯让整个洞窟产生立体感,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观赏大佛的平台。登上石梯,穿过头顶的弧形拱顶,回头向大佛望去。

7690da7fddc4477597073f5b57e0f2d1~tplv-obj.jpg

此时可以发现,大佛似乎并没有那么巨大,而拱顶此刻却似乎成了佛龛,将大佛拢在其中,刹那间,便拉近了人与佛的距离,人与禅的距离,人与佛学大道的距离。由此可见,“大雄宝殿”格局和建造之精妙,让人有如此视觉享受。

万佛汇集

踏上石梯,往上,前方似有一块巨石挡住去路,心想这万佛洞定是到尽头了。

6ad05537be9748e8906bb07fc9dedccd~tplv-obj.jpg

那巨石之上仿若有流云回转,有光彩四溢,定睛凝视,是有一位游僧的浮雕。登上顶,方才发现,石上所雕的乃是禅宗之祖达摩,而达摩背后,更有洞天,与佛寺中殿宇无异。

ec7b9e8686174975a5de20b86d67e4e6~tplv-obj.jpg

大殿两旁的石壁上,分别描绘八百罗汉云集,和佛教从西向东传播的图景。在佛寺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这些壁画,但这里的却颇为不同,他们都是一刀一凿雕刻而成。

049acf482dd54ef4b2419b3a025d33fb~tplv-obj.jpg

殿中柱石林立,石柱都呈长方,极粗大,上面雕绘佛教中各重要菩萨的佛的故事,从孔雀大轮明王,到佛祖释迦牟尼;从达摩祖师,到禅宗六祖,不一而足。

7a9a4234ecc44fc9863cd930297774b8~tplv-obj.jpg

整个殿宇相较于大雄宝殿及天王殿,更多了几分趣味性和故事性,又在故事中讲述佛教的由来,和发展,寓教于乐,对佛教知之甚少的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关于佛教的事情。

8f7c3995ee62409e9de2384fae0d5c60~tplv-obj.jpg

大殿尽头,哼哈二将侍立左右,再往前,就是药师佛洞,也就是万佛洞的尽头了。

9e8ea4d3035e494ba2688274eb72b08e~tplv-obj.png

东方佛都万佛洞,在发扬传统的摩崖石刻的同时,也创造了属于当下的艺术之美,这些当然是非常好的,但另一方面,也需要了解到,历史上凌云九峰的精美艺术品不知凡几,上一代艺术家们所复原出的东西,虽然已经耗尽心血,但这条路却还未到终点。将凌云九峰的文化更加长远和更加广泛地传播发扬出去,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东方佛都)

编辑:秦正


 
  • 下一篇:夏至已至,东方佛都邀您避暑,共赏艺术圣境
  • 上一篇:东方佛都万佛洞:揭秘世界最大的摩崖石刻佛教殿堂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东方佛都:十八景解锁乐山最神秘圣地 • 乡村实践录|汝南:文明浸沃野 乡村沐新风
• 夏至已至,东方佛都邀您避暑,共赏艺术圣境 • 东方佛都万佛洞:揭秘世界最大的摩崖石刻佛教殿
• 聚焦东方佛都热门景点:万佛洞寻访达摩祖师 • 聚焦东方佛都热门景点:镇守地宫的四大天王,下
• 聚焦东方佛都热门景点:观音窟艺术朝圣 • 时隔39年,内蒙古师大学者再访陆家庄
• 聚焦东方佛都热门景点|降妖池:一尊佛像,半部 • 聚焦东方佛都热门景点|八百罗汉墙:地宫中的艺

 
推荐图文
2017湖北天心国学夏令营吹响金色农谷集结号
  • 2017湖北天心国学夏令
武汉国学冬令营:游学东湖畔 礼乐醉武汉
  • 武汉国学冬令营:游学
牛飞雁诗文与佛教文化研讨会在枣庄隆重举行
  • 牛飞雁诗文与佛教文化
行走醉美上蔡:揭秘上蔡李斯商业步行街
  • 行走醉美上蔡:揭秘上
推荐中视新媒
  • 清明时节,追溯刘开渠大师在东方佛都的艺术履痕
  • 梁恩明散文:贝加尔湖(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
  • 人民论坛:抗疫时期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 一个微信就够了!微看宝宝携手东莞乐贝尔教育集团共筑幸福童年
  • 微看宝宝惊艳贵州安顺幼教年会 千名幼师现场体验5g智慧幼儿园
  • 微视宝上线:深圳微看宝宝为中国幼儿园打开智慧幼教的奥秘之门
  • 发现校园美:走进童话乐园华南师大附属怡翠玫瑰幼儿园
  • 永年育英学校中考为何屡创奇迹,听这6名“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说
  • 上饶广丰县首批四个数字文化驿站正式投用
  • 发现教育之美: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圆满落幕
点击排行
  • 东方佛都万佛洞:揭秘世界最大的摩崖石刻佛教殿堂
  • 东方佛都:万佛洞揭秘,暗含了一座佛寺
  • 东方佛都:十八景解锁乐山最神秘圣地
  • 夏至已至,东方佛都邀您避暑,共赏艺术圣境
  • 乡村实践录|汝南:文明浸沃野 乡村沐新风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