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视要闻 » 正文

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 | 精彩开幕:重磅嘉宾致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09  来源:中国报道  浏览次数:6615
核心提示:10月30日,由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共同发起

10月30日,由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共同发起,《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联合主办,《东方法学》《政治与法律》《浙江社会科学》《江海学刊》《探索与争鸣》《求是学刊》《学习与探索》《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及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中国报道《中国实践》频道共同承办(以上排名均不分先后)的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由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司法实务界专业人士以及互联网公司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会,并就“数字司法与数字法治”“数据治理与信息保护”“算法治理与数字正义”“数字转型与制度重塑”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论坛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马长山教授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邓思清、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刘忠麟、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唐波教授分别致辞。

邓思清副所长指出,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运用好大数据,抓住时代的机遇,已成为各国开展竞争和谋求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进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2022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数字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这些论述和要求为推进数字司法机制变革,构建中国特色大数据司法新格局,建立数字化法治国家指明了发展方向。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积极参与、推动组织数字法治有关的研讨活动,重视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努力构建学术共同体。2019年11月,检察理论研究所、国家检察官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共同举办了“智慧司法与法治中国”高端论坛;2020年6月,检察理论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和《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中国应用法学》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智慧司法与法治中国”高端论坛;自2021起该论坛更名为“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将全力支持“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的学术活动,并将以《中国刑事法杂志》为平台,适时刊发论坛优秀成果,推动论坛建设与数字法治研究,为促进法治中国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忠麟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本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正逢其时,具有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加强法治置于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上,报告提及“法治”关键词五十余次,核心是法治中国建设和依法治国,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同时,“数字”也被多次提及,涉及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等。“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与党的二十大精神非常契合,具有十分现实与必要的意义。从法治中国建设角度而言,数字法治也是大势所趋,数字正义是智慧法院建设和互联网司法模式完善的重要目标。

刘忠麟副院长还对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在参与数字法治建设方面的实践情况进行了介绍。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研究决定,于2016年11月10日组建成立,致力于全面推动智慧法院建设进程,在辅助国家治理决策、助力智慧法院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发挥作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开展的政法服务业务、企业服务业务以及创新研究业务,都与论坛主题直接相关。其中创新研究秉持着生态式发展的理念,重视学术与创新联合的科研机制,打造数字法治的良好服务模式。在科研创新方面,积极参与智慧法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建设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重点实验室,与众多高校和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交流,开展了“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等项目。在智库建设方面,打造了三个中心,包括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互联网司法研究中心、金融司法研究中心,形成超过1200份专题研究报告,部分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肯定,还通过实施“灯塔计划”,吸纳了法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形成的联合研究成果超过九成得到有关领导批示肯定,有力推动了相关立法和司法政策制定的工作。刘忠麟副院长还向学者专家们发出了加入智库建设、智慧司法建设的邀请,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唐波教授对莅临论坛的专家学者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并指出此次论坛是华东政法大学迎接70周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具有特别的意义。

唐波教授结合党和国家近年来对数字法治建设作出的一系列战略规划和具体部署,阐述了数字法治研究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要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和法治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智慧法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要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又提出要加快推进数字机关的建设,提升政务运行效能的新要求。在司法界,2022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张军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会议上强调,检察工作已经步入数字时代,数据正在深刻改变新时代的检察工作。2022年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数字经济法治论坛上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这些论述与要求为新时期的数字法学研究和数字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引领和实践支撑,推动着数字法治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在学界,全国各大科研院所纷纷设立了人工智能法学、数据法学、计算法学等新型交叉学科和学位授予点,成立了数字法学研究中心或者数字法治研究院,《数字法治评论》《数字法律评论》《数字法学评论》《数字法学》《数字法治》等各类新刊也在各地纷纷创办。

本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有深度的跨界互动。论坛主办、协办和参会方较为多元,共同探讨数字法治建设的中国方案。二是有高度的理论提炼。论坛从主旨发言到专题研讨都是从实践出发、从中国问题出发,是注重命题提炼的高水平学术论坛。三是有真切的青年关怀。论坛秉持开放包容,扶持新秀的理念和原则,面向社会征文,最终有八篇论文将被论坛协办期刊录用,作者大多是青年才俊。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必将推动数字法学研究和数字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石剑君)

编辑:赵欣

 
  • 下一篇:第二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 | 第一单元:数字司法与数字法治
  • 上一篇:党内法规研究名家:秦前红教授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公告(2025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
• 武汉黄冈商会会员企业自发掀起学习三中全会精神 • 2024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年会暨《东方法学》100期
• 甘肃政法大学开展“以赛促教,强师赋能”青年教 •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三大体系”的全面型构——读
• 1.2万多种新型烟花和设备亮相中国(长沙)烟花爆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治理法学”何以纳入新兴
• 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检察院牵手武汉大学,达成行政 • 地方政要实践录|肖菊华在十堰调研强调:持续提升

 
推荐图文
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创新动力
  • 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
两会声音|秦和:在每年学生的体检中增加抑郁症体检项目
  • 两会声音|秦和:在每
中国实践智库|李长斗: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 中国实践智库|李长斗:
暖警故事:武汉一公安英模载誉归来时为何脱队迟归?
  • 暖警故事:武汉一公安
推荐中视新媒
  • 地方政要实践录|肖菊华在十堰调研强调:持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进一步加快多种储能建设,推进低碳中国进程
  • 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切实增强民营经济头部企业的融通带动能力
  • 乡村体育,新热词中的大学问——两会代表委员解读乡村振兴背后的体育动能
  • 筑路搭桥 通达四方——代表委员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 政府工作报告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 两会现场:辽宁省委书记、省长喊话:山海关不住,投资到辽宁
  • 首届华东政法大学“丝路电商”论坛暨“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举行
  • 矢志不渝听党话 坚定不移跟党走——陕西举办“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先进事迹报告会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