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视要闻 » 正文

晋中文旅业:满怀希望 砥砺前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07  浏览次数:10034
核心提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市文旅系统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迅速的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

今年春节假期,全市文旅系统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迅速的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线上线下文化旅游活动,统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等工作,营造文明健康、欢乐祥和、安全有序的节日氛围。1月31日至2月6日,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介休绵山等7家省重点监测景区推出门票优惠减免政策和春节主题特色活动,共接待游客43.15万人次,同比增长443.81%。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市旅游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晋中市文旅局党组书记陈德刚介绍,“旅游活动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旅游气氛的营造要靠人群的聚集,旅游行业的价值在于面对面的服务,而流动性、聚集性、接触性正是疫情防控的大忌。市文旅部门两年多来克服重重困难,尽全力稳住旅游业的基本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晋中市旅游业同全国旅游业一样,出游人次减少的同时,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也在下降,旅游消费进一步收缩,经历着重大考验,面临着历史上最严峻的挑战和最漫长的复苏。

对于高度依赖城乡居民空间位移和异地消费、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的旅游业而言,市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稳住行业的基本盘、激发行业发展的信心,成为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市文旅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高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旅游业恢复发展。2020年春节过后,晋中市立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帮扶旅游企业纾困解难、支持旅游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恢复省内游和跨省游,晋中市旅游业开始筑底回升。然而,由于受全国局部地点多点散发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复苏进程受阻,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旅行社、酒店和民宿等旅游企业收入明显下降。

两年多来,晋中市旅游业从业人员既没有因为疫情形势趋好向好而有所麻痹,更没有因为潜在的疫情风险而畏首畏尾、不敢抓发展。在精准防控的前提下,咬定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不动摇,在重点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业和纾困解难的同时,注重市场调研,寻求旅游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的发展路径。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都市休闲游,智慧旅游、研学旅行、自驾旅游等旅游新业态,主客共享、融合发展旅游新举措,让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也感受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获得感。

“旅游业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仍然是旅游需求的基本面。当前,我国进入了大众旅游全面发展和小康旅游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旅游消费的品质化和多样性并存,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系统全行业的思想共识和工作合力,也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进程。”晋中市文旅局局长王超在旅游业发展最艰难的时期,始终对旅游业前景抱有极大的信心。

过去两年,在限量、预约、错峰旅游已经常态化,在跨省旅游“熔断”机制、旅游热点防疫预报机制防止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活动传播扩散的情况下,晋中市立足打造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着力构建“一核引领、两极提升、两圈互动、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实施A级景区倍增、旅游要素增效、乡村旅游振兴、红色旅游铸魂、研学旅游普及、康养旅游提档、市场主体培育、文旅融合升级八大提质行动。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讲好“院文化”。做优“一城一院一古镇”晋商文化国际品牌,做强“一山一水一支歌”红色太行国家品牌、做大“一谷一带一高地”都市休闲山西品牌。着力建设文旅融合引领区,推动文化与旅游、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在功能化、智能化、场景化、生活化、生态化等更大范围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方位融合。

今年春节期间,市文旅局下好先手棋,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文化活动推出了“十台大戏闹新春”线上演出、晋韵美展——山西省第五届漆画展、“新生活 新风尚 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作品展、赏年画过大年——新年画作品联展、风云晋华——从晋商走来的红色基因和工业文明特展、万木有灵——非洲雕塑艺术展、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慕课等项目。旅游景区组织了平遥古城中国年、乔家大院冬喜中国年、张壁古堡“地道中国年”、榆次老城幸福中国年、王家大院社火中国年等活动,中国年活动以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突出节俭、安全、祥和、大众化,深入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好传统节日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

消费的升级和市场的下沉,是旅游业复苏的信心之所系,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所在。在这一方面,晋中市文旅部门持续发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晋中市文旅部门为之一振,进一步体会到了相关管理部门对文旅行业的关注和支持。

据晋中市文旅部门负责人介绍,《若干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综合施策、联动效应值得期待。《若干政策》对服务业提出了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对具体行业作出了针对性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纾困扶持,形成联动、辐射效应,促进整个服务业走出困境。二是精准发力、纾困扶持切中肯綮。《若干政策》不仅有既有政策的延续,如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质量保证金,还增加了对于员工定期核酸检测、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的补贴支持、扩大“六税两费”适用范围、推动金融系统减费让利等新举措。三是应对疫情,防控政策理性适度。除普惠性措施和针对性政策外,《若干政策》特别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过度防控”或“放松防控”倾向,提出了“四个精准”,在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防疫政策“五个不得”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对服务业行业提出了“三个不得”的精准防疫要求。

“除《若干政策》中的纾困扶持政策,旅游市场主体还要关注精准实施疫情防控措施为旅游市场带来的利好预期。如果说前者为市场主体注入了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支撑力,后者则有利于营造鼓励消费、放心出游的社会环境,并有效提振旅游市场信心。”市文旅局局长王超认为,本轮纾困政策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分类实施,针对旅游业打出政策组合拳。

旅游业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影响力大,在新的一年,晋中市文旅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纾困解难和创新发展的同时,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让旅游业在“六稳”“六保”方面,特别是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张春玲)

来源:晋中日报

编辑:赵欣


 
  • 下一篇:焦云代表:构建立体化新能源体系 促进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
  • 上一篇:江西龙南:“连环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升级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公告(2025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
• 武汉黄冈商会会员企业自发掀起学习三中全会精神 • 2024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年会暨《东方法学》100期
• 甘肃政法大学开展“以赛促教,强师赋能”青年教 •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三大体系”的全面型构——读
• 1.2万多种新型烟花和设备亮相中国(长沙)烟花爆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治理法学”何以纳入新兴
• 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检察院牵手武汉大学,达成行政 • 地方政要实践录|肖菊华在十堰调研强调:持续提升

 
推荐图文
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创新动力
  • 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
两会声音|秦和:在每年学生的体检中增加抑郁症体检项目
  • 两会声音|秦和:在每
中国实践智库|李长斗: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 中国实践智库|李长斗:
暖警故事:武汉一公安英模载誉归来时为何脱队迟归?
  • 暖警故事:武汉一公安
推荐中视新媒
  • 地方政要实践录|肖菊华在十堰调研强调:持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进一步加快多种储能建设,推进低碳中国进程
  • 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切实增强民营经济头部企业的融通带动能力
  • 乡村体育,新热词中的大学问——两会代表委员解读乡村振兴背后的体育动能
  • 筑路搭桥 通达四方——代表委员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 政府工作报告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 两会现场:辽宁省委书记、省长喊话:山海关不住,投资到辽宁
  • 首届华东政法大学“丝路电商”论坛暨“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举行
  • 矢志不渝听党话 坚定不移跟党走——陕西举办“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先进事迹报告会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