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二维码 
中视新媒中国视窗专题
中视网——中视新媒体联播平台
  • 首页
  • 中视新媒
  • 中国视窗
  • 要闻
  • 联播
  • 综合
  • 舆情
  • 法治
  • 政务
  • 乡村
  • 健康
  • 文化
  • 地方
  • 专题
  • 直播室
  • 基层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视新媒 » 健康中国 » 正文

家里有我们!汝南大学生夫妻村医,21年为2万留守乡亲护健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4  浏览次数:7144

2024 年深冬的凌晨三点,河南省汝南县韩庄镇和庄村卫生室的灯还亮着。陈战胜正背着药箱冲出房门,身后传来妻子陶新惠递来的保温杯:"战胜,零下八度呢,把暖手宝揣上。" 十分钟后,他们在积雪覆盖的田埂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留守老人王大爷家 —— 老人突发心绞痛,陶新惠迅速测血压、吸氧,陈战胜则根据脉象开出处方,煎药的间隙还不忘给老人按摩内关穴缓解症状。这样的深夜出诊,在他们扎根乡村的 20 余年里,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放弃城市橄榄枝,把诊室开在田埂边

2004 年春天,河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生陈战胜攥着郑州几家医院的录用通知,却回到了家乡韩庄乡(现为韩庄镇)和庄村。彼时的村卫生室还是两间破旧房,墙角结着蛛网,药柜里只有几十种常用药。"村里年轻人大都出门务工,家里老人小孩看病要跑好几里路去镇卫生院,我学了一身本事,为啥不能让乡亲们在家门口瞧病?" 陈战胜的话掷地有声。

次年,陈战胜与从省会郑州学成护理专业返乡的陶新惠新婚,夫妻俩拿出全部积蓄,把土坯房翻新成砖瓦房,购置了血压计、心电图机等基础设备。为了让村民信任科班出身的 "大学生医生",他们挨家挨户发自制的健康宣传单,承诺 "24 小时随叫随到"。记得第一个月,他们只收了 120 元诊疗费。陶新惠偷偷抹泪时,陈战胜指着窗外绿油油的麦田说:"你看,麦苗扎根越深,长得越壮,咱们的根就该扎在这儿。"

如今的和庄村卫生室,中药房里摆满了 200 多种草药,诊室内针灸铜人、电针仪等设备齐全,墙上挂满了村民送的锦旗。20多年来,由于陈战胜独到的中西医结合医术,惠及周边十里八村近2万乡亲,名声越传越远,邻县正阳确山也时常有闻名而来求医的患者。"陈医生的针灸治好了我十年的老腰疼,陶护士打针一点都不疼。"76 岁的李大妈提起夫妻俩,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出了花。

中西医联手护健康,慢病管理开出 "土方子"

"西医看指标,中医调体质,我们夫妻俩就是 ' 中西医结合搭档 '。" 陈战胜常这样介绍他们的诊疗模式。村民张大哥患糖尿病多年,血糖忽高忽低,陈战胜为他制定了 "中药内服 + 艾灸降糖" 方案,陶新惠则每周上门监测血糖,手把手教他注射胰岛素。三个月后,张大哥的糖化血红蛋白从 9.8% 降到了 6.5%,再也没去过县医院。

针对农村常见的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病,夫妻俩摸索出一套 "防治结合" 的办法:陈战胜用自配的中药香囊帮老人缓解关节疼痛,陶新惠则设计了 "慢病管理手册",记录每位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复查时间。68 岁的王大爷患有冠心病,有次陶新惠打电话随访时,发现他说话气喘,立刻让陈战胜上门检查,及时发现了心肌缺血征兆,避免了一次心梗危机。

21 年来,他们累计接诊患者 8 万余人次,建立子女常年在外的留守老人健康档案 2300 份,为子女常年在外且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 1200 余次。夫妻俩每次接到在外乡亲询问家里老人小孩病情的电话,总是说“家里有我们,恁请放心工作”。这句朴实的承诺,让无数在外务工的乡亲吃下了定心丸。近日,了解到他们的事迹后,市卫健委领导也称赞他们是乡村医生的榜样。

敬老院里的 "编外子女",把孝心融进护理针

和庄村卫生所与韩庄镇敬老院仅一墙之隔,夫妻俩从入职第一天起,就成了老人们的 "健康管家"。每周二上午,陶新惠都会带着血压计、血糖仪走进敬老院,给 32 位老人做基础检查。83 岁的刘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每次打针都像小孩一样抗拒,陶新惠就变着法儿哄她:"奶奶,这针是 ' 开心药 ',打完给您剥橘子吃。"

陈战胜则发挥中医特长,为老人们开设 "养生小课堂",教他们按摩足三里、拍打胆经。去年冬天,敬老院爆发流感,陈战胜连夜熬制了预防流感的中药汤剂,陶新惠挨个儿送到老人床头。"这对夫妻比亲儿女还贴心,逢年过节都来陪我们包饺子。" 敬老院院长提起他们,眼眶总是湿润。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青春在乡土间绽放光芒

2016 年脱贫攻坚期间,夫妻俩主动申请成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成员。他们走遍和庄村 12 个自然村,为 135 户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实行 "先诊疗后付费"。村民李大姐因脑梗塞后遗症瘫痪在床,夫妻俩不仅免费送药上门,还自掏腰包为她购买康复器材,如今李大姐已能扶着拐杖走路。

"乡村振兴,健康先行。" 陈战胜说。这两年,他们到田间地头开展义诊,教村民急救知识。卫生所的院子里,他们开辟了 "中医药科普园",种着薄荷、金银花等草药,常带着村里的孩子辨认药材。"现在年轻人看病也爱找我们,说 ' 陈医生的中药苦得有道理,陶护士的护理细心得暖心 '。" 陶新惠笑着说。

暮色中的和庄村卫生所,药香与饭菜香交织。陈战胜正在整理新到的中药饮片,陶新惠则在电脑前录入村民的健康数据。窗外,新修的村道直通镇卫生院,救护车的鸣笛声越来越近,但更多时候,这里只有风吹过麦田的沙沙声 —— 就像这对夫妻 21 年如一日的坚守,兑现着“家里有我们”的承诺,无声却坚定地守护着一方乡亲的安康。(中国周刊 秦前松)

编辑:楚予

 
  • 下一篇:暂无
  • 上一篇:东方佛都赋
 
[ 中视新媒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中视新媒
• 汝州81岁大爷心脏多次“罢工”,能从死神手里“ • 汝州医疗迎来“硬核外援”!郑州中心医院协作分
• 初心汝医:汝州来了 “ 博士团 ” 群众看上 “ • 最暖医患故事:我只认“保伟”和“金改”
• 初心汝医:“医条街”万基小区站 • 最暖医患故事:字字滚烫 字字有爱
• 初心汝医:事关人才培养!汝州这家医院有大动作 • 初心汝医:“医条街”圣庄园站
• 汝医现场:汝州市端午养生“医条街”健康夜市热 • 出彩汝医:又夺两个全国第一,汝州真是出牛人!

 
推荐图文
行走醉美山西:艺考生美女如云 拼颜值大有讲究
  • 行走醉美山西:艺考生
山西“80后”村医行医16年 脚步遍及黄河两岸
  • 山西“80后”村医行医
推荐中视新媒
  • 医者太平(下):33年救助千名脑瘫,海外患儿组团来许昌求医
  • 医者太平(上):33年的牵挂与梦想,愿天下无脑患
  • 山西太原将建民营医院“价格诚信红黑名单”制度
  • 比尔·盖茨北大演讲:中国有望领导世界消灭疟疾
  • 湖北公立医院专家号服务社区
  • “五险”变“四险”!12城试点生育医疗险合并(名单)
点击排行
  • 汝州医疗迎来“硬核外援”!郑州中心医院协作分院在汝州揭牌
  • 最暖医患故事:我只认“保伟”和“金改”
  • 初心汝医:汝州来了 “ 博士团 ” 群众看上 “ 专家号 ”
  • 汝州81岁大爷心脏多次“罢工”,能从死神手里“抢”回来吗
  • 初心汝医:“医条街”万基小区站
  • 家里有我们!汝南大学生夫妻村医,21年为2万留守乡亲护健康
  • 最暖医患故事:字字滚烫 字字有爱
 
网站首页 | 《绿色发展看实践》融媒专题 | 关于《中视新媒体》 |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人员查询 | 新闻观察员 | 技术服务 | 网站地图
《中国实践》融媒中心|专题制作:中视传媒
(c)2020-2025 版权所有:《中国实践》融媒中心 |运营机构:北京中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备案号: 京ICP备16006452号
Powered by cc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