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联播
上蔡“乡贤” 德耀中华
2016-04-22 14:01  点击:1347

他是一位朴实的中原汉子,朴实得就像生他养他的泥土,憨厚、爽朗、真实、善良,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土气”。从走出家门去打工的那一天起,他一直怀着浓郁的乡愁,带着感恩之心,去帮助那些像自己一样的穷孩子、打工者,去温暖那些土生土长的父老乡亲。

张全收,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国农民工劳务输出“全顺模式”创立者。他从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大潮中脱颖而出,再成为农民工的领跑人,关注农民工、帮助农民工,多年来,家喻户晓的“农民工司令”张全收始终不渝地坚守着一种大爱情怀,帮助230万名农民工找到了“铁饭碗”,享受到了“高福利”。

作为深圳市全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全收是一位从豫南大地走出去的“乡贤”老板。10余年来,他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去帮助身边曾经像他一样的打工者,去帮助和他父母一样曾在农村吃苦受累的老人。201412月,张全收荣登“中国好人榜”。

上世纪末,来自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的张全收怀揣25元钱,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背起行囊只身前往深圳,开启了人生“闯荡”之路。临走时,他挑起水桶来到村里唯一的水井旁,把村里两位五保老人的水缸都倒满水,告诉老人们他走了,这次要走得远些,时间长些,不再像以前做爆米花生意时那样三天两头就回来了。

来到深圳,张全收先开餐厅,后做汽车站“客运总代理”。两年后,他积累了一些资金,开办了深圳全顺玩具加工厂。一天,来自信阳的3个打工妹找到张全收,说她们找工作时,几家工厂竟在大门口挂出“不招河南农民工”的牌子。张全收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家乡的年轻人。他出面和需要用人的企业谈判,把一部分人送进了工厂。另外一些人因为自身原因不能胜任所需工作,张全收让他们留在了自己厂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家企业临时需要用工向张全收“借人”。双方成功合作后,张全收发现这是一个好商机。自此,当了老板的张全收开始将目光放在农民工身上。2004年,张全收的全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了。

张全收的“全顺人力”开创了一套经营思路:将松散的劳务工人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形成“劳工团队”。如果一个行业进入生产淡季,“全顺人力”立即将这些“团队”转移输送到生产旺季的行业中。他们用“团队作战”的方式与用工企业“谈条件”,确保打工者的合法权益。

后来,张全收的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响,投奔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慕名前来的老乡们,张全收大气地为公司代言:“我的名字叫全收,公司叫全顺。我可以负责地说,只要是河南人,年龄在16岁至45岁,能干活,我全收。”

张全收说到了,也做到了。十余年来,张全收安置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每年为农民工创收十几亿元。张全收被媒体称为“农民工司令”,他的劳务派遣经验被专家学者称之为“全顺模式”。在河南,在深圳,他的名字被众多人铭记在心。

2015228日,张全收成为全国《好人365》专栏第177期封面人物。该专栏全景式地讲述了“农民工司令”张全收10余年安置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公益捐款数千万元的感人故事。

为伤病员工报销医药费1200多万元

名气大了,责任也大了。有一年,深圳一工厂总经理外逃,几百名河南农民工半年的工资没了着落。当这些农民工哭成一团时,张全收拿出240万元支付了他们的工资,并将他们安置到另一家企业上班。“工厂的总经理跑了,怕什么,你们的工资我来开!”张全收对这几百名农民工说。

正是这样的担当让农民工安心、放心、舒心,也让张全收成为一个有温度的老板。他不仅为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工作,还要让农民工获得家一样的温暖。张全收就是这个家的“大家长”,是关键时刻“扛得起”的好大哥。

公司有一个女孩,上班不到一个星期,骨髓炎复发。张全收拿出5000元钱给她看病,还免费派车送她到驻马店的医院治疗。商丘打工妹李娜,在晾晒衣服时不慎摔伤,张全收及时把她送往医院治疗,并安排几名职工轮番陪护,还承担了7万余元的医疗费用。

公司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张全收聘请了专职医生为他们体检,还招聘了北方的厨师为他们做家乡菜。工作之余,农民工可以看电影、唱卡拉OK。中秋节、元旦等节日,公司还会举行联欢会。张全收向所有员工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员工凡有不顺心的事,都可以直接拨打他的电话反映。他说:“农民工就是我的亲人。”

多年来,张全收共为伤病员工报销医药费1200多万元,为在无良企业劳而无获的农民工支付工资上千万元,为农民工维权128次,资助特困农民工上千人次。

草根情怀:为农民工争取更多话语权

朱里镇拐子杨村学校教室破旧,张全收捐款80余万元建成全收希望小学,并设立“全收基金会”专门资助贫困学生。朱里镇扩建敬老院资金不足,张全收承诺“不让老少爷们出钱,我包了。”后来,他出资60余万元,建成朱里全收敬老院。

“村村通”工程修路他捐钱,“户户通”工程他没让群众掏腰包,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要处理垃圾,还是他出钱……多年来,在支持家乡发展上,张全收已先后捐款数百万元。

多年来,张全收一直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捐款2000多万元。汶川地震,他捐款数百万元,玉树地震他又慷慨捐款10万元。西华县女孩迟圆春,父亲患病长年卧床,她本人也得了甲亢,眼看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手却没钱上学,一家人愁得抱头痛哭。张全收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给她送去25000元钱,鼓励她好好学习,并表示将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据了解,张全收每年都会通过希望工程帮助贫困学子。

如何为广大农民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怎样才能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贡献一份力量?20081月,张全收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几年来,张全收所提议案几乎全部围绕“三农”,“让农民工更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让农民更有自信地为美好愿景昂首阔步”。作为“农民工司令”,张全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张全收,可谓中华新乡贤的典范人物。从农民工出身到回归农民工,那种涛声依旧的草根情怀,是文明社会的宝贵财富。(责任编辑:赵贺)